昆曲剧本。陆兼之、方家骥编剧。发表于《剧本》1982年4月号。描写唐太宗得知太子李承乾荒淫逸乐,难成大器,欲扶植次子李泰代之。魏征认为废立太子是朝廷大事,须谨慎行事。李泰虽有才华,但为人居心险诈。唐太宗自以为是,不听逆耳忠言,勒令魏征还乡养病。魏征还乡途中得知李承乾逼太宗让位系李泰挑拨所致,乃不顾病体,甘冒斧钺之刑返京,阻止另立太子。唐太宗得知真情,急召魏征,魏征已病危。唐太宗于病榻之旁聆听了魏征最后一次谏言,对自己的错误有了深切认识。作品通过唐太宗始而拒谏,最后纳谏的过程,表现了他既有帝王骄横的一面,又是一个能够听取别人意见的开明君主,歌颂了魏征敢犯“天威”,置生死于不顾的忠贞精神。
为您推荐
短篇小说。陆文夫作。发表于《上海文学》1981年第2期。作者以一个工厂文化教员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唐巧娣的故事:老工人唐巧娣,虽然是一个生活富裕的先进工人,但文化水平很低。由于领导上轻视文化教育,她又看到知识分子..
傈僳族民间叙事诗。徐琳等搜集整理。发表于《民间文学》1955年第12期。叙述一对青年男女为了逃脱封建包办婚姻,跋山涉水,历经艰险,终于在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定居下来;当他们有了一双儿女后,又带着丰盛的礼物回家看望双亲。..
中篇小说。刘以鬯作。1977年出版于香港。在香港和海外市场陶瓷产品奇缺的背景下,展开了对抢购、兜售艺术陶瓷的种种投机、诈骗活动的描写,反映了香港这样一个现代资本主义商业社会的生活现实,从一个独特的侧面探索商业社..
报告文学。柯岩作。发表于《人民日报》1980年4月26日。北京西城工读学校校长王胜川,根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自己不断积累的实际经验,把“以管为主”的工读方针改变为“立足挽救,造就人才”的方针,在他和他的同事们的努力下,..
文艺专论。《文艺报》编辑部作。发表于《文艺报》1961年第3期。文章提倡描写重大题材,即面向群众的革命斗争,反映伟大时代;但不要把描写重大题材片面化、狭隘化,作家艺术家有根据自己的风格和特点选取题材的充分自由;要达..
诗歌集。童怀周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12月出版。所收诗词都是1976年清明节前后在天安门广场张贴、朗诵或散发过的诗歌作品。共分三辑。第一辑收诗、词、曲共117题515首,挽联40幅;第二辑收自由体诗59首;第三辑收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