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周总理的嘱托①

报告文学。穆青、陆拂为、廖由滨作。发表于《人民日报》1978年3月14日。作品记录了全国劳动模范、农民植棉专家吴吉昌所走过的一段洒满血泪、铺满荆棘和泥泞的科学研究道路。1966年,周恩来总理把解决棉花脱蕾落桃的科学研究任务交给了吴吉昌。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吴吉昌遭到邪恶势力的残酷迫害,手脚致残。但他始终牢记周总理的嘱托,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坚持搞植棉科学研究。作者以昂扬的笔调,描写了吴吉昌面对强暴无所畏惧、百折不回的英雄气概,揭示了他那崇高的、令人钦敬的精神境界。

为您推荐

望着总理的遗像①

散文。巴金作。发表于《人民文学》1977年第8期。作者回忆了同周总理多次相见的情景,缅怀周总理对自己的关怀教育,颂扬周总理的丰功伟绩,抒发了对周总理的深情和挚爱。文章紧紧围绕着总理的遗像,大开大合。写会见,时而解放..

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①

社论。见《人民日报》1962年5月23日。社论指出:我们文艺工作的对象和四十年代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包括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内的以工农兵为主体的全体人民都应当是我们文艺服务和工作的对象;要通过文学艺术的多样性,去教..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①

报告文学。穆青、陆拂为、廖由滨作。发表于《人民日报》1978年3月14日。作品记录了全国劳动模范、农民植棉专家吴吉昌所走过的一段洒满血泪、铺满荆棘和泥泞的科学研究道路。1966年,周恩来总理把解决棉花脱蕾落桃的科..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①

魏钢焰①

【介绍】: 散文作家,诗人。又名魏开诚。山西繁峙人。1922年生。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文化科长,兰州空军文工团协理员,《延河》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常务理事等职务。出版作品8种。其中有散文集4种:《宝地、宝..

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①

文艺报告。郭沫若1949年7月2日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作,为这次会议的总报告。报告阐述了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我国新文艺运动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的文艺;回答了新文艺运..

为高举的和不举的手臂歌唱①

诗歌。刘祖慈作。发表于《诗刊》1980年第12期。作者首先描绘了“不和谐中的和谐”——充满民主空气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场;继而回顾了在民主被践踏,官僚主义、家长作风肆虐的年代出现的一幕幕悲剧;最后表现了只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