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土壤妈妈①
儿童科学诗。高士其作。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5年出版。诗歌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儿童熟悉的事例,通俗而又科学地向儿童解释了土壤的构成、功能和作用,寓复杂的科学道理和奥妙的科学现象于鲜明生动的文学描写中,并把知识教育同思想教育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在把土壤“人格化”的艺术表现中,既注意事物特性描述的科学性,又充分顾及到儿童的心理特点。诗作的语言优美,构思巧妙,富有艺术感染力。
短篇小说。母国政作。发表于《北京文艺》1979年第6期。作品描写学问渊博、忠实老诚的高级知识分子韩冠芬,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将家庭当做小避风港,在锅碗瓢盆中寻找寄托,成为“家庭炊事员”;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儿童科学诗。高士其作。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5年出版。诗歌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儿童熟悉的事例,通俗而又科学地向儿童解释了土壤的构成、功能和作用,寓复杂的科学道理和奥妙的科学现象于鲜明生动的文学描写中,并把知识教..
短篇小说。史铁生作。发表于《青年文学》上1983年第1期。作品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个北京知识青年在陕北插队时同“破老汉”一起喂牛、拦牛的往事,字里行间洋溢着温馨的眷念深情。小说对贫苦、朴实的破老汉的生活情态,作..
【介绍】: 诗歌。李瑛作。发表于《诗刊》1980年第5期。作者以豪迈的情感以树喻人。先是描绘了树的伟岸形象;继而层层开掘,细腻入微地表现了树的“顽强的热情的”生活态度和无私地给予别人的崇高情操;最后着力咏赞了树希冀..
抒情诗。何其芳作。发表于《人民文学》1949年创刊号。作品围绕新中国“在滚滚的雷声中诞生”这一中心事件,通过对旧中国人民的苦难经历和争取解放的艰苦斗争历程的回顾,通过对开国大典盛况的描绘,纵情咏唱了“我们最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