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张嘎①
电影文学剧本。徐光耀编剧。发表于《电影创作》1962年第6期上。剧本通过“老钟叔被捕”、“参加八路军”、“活捉胖翻译”、“与胖墩打赌”、“火烧敌炮楼”等情节,叙述了张嘎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战士和抗日小英雄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所进行的艰苦的斗争。剧本描写生动自然,主要人物形象鲜明。北京电影制片厂根据此剧本1963年摄制成故事影片。
散文。菡子作。收入《初晴集》。作品通过欧阳修纪念馆馆员小牟的活动,介绍了“醉翁亭”的今昔,塑造了“小醉翁”小牟的可爱形象。小牟接受负责建立欧阳修纪念馆的时候,第一次听见欧阳修这个名字。可是他刻苦学习,并用两个..
儿童诗。柯岩作。发表于《人民文学》1956年4月号。包括人物、情节互有连贯的三首短诗:《帽子的秘密》、《两个“将军”》、《军医和护士》。第一首通过扮演海军的哥哥下令枪毙被当作奸细的弟弟的富有儿童情趣的冲突,刻..
短篇小说。陆文夫作。发表于《雨花》1980年第1期。描写朱源达从解放前夕就继承父业于街头卖馄饨,既维持了自家生活,也方便了群众。后来在“左”的思想的干扰下而停业,“文化大革命”期间,不仅父亲被批斗,全家还被赶下乡。..
(1)短篇小说。陆文夫作。发表于《萌芽》1956年10月号。小说的主人公徐文霞解放前由于生活所迫当过妓女。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当了工人,并对技术员张俊产生了爱情。作品通过新旧对比,热情歌颂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美好..
诗歌。张志民写作于1955年12月,后收入《村风》、《张志民诗选》。作者以嫂子数落小姑的口吻,写了农村姑娘秀芝在恋爱中的反复:她和思想进步的三锁要好,又嫌他没大出息,在农村扛一辈子大镢头,赶一辈子牛尾巴。农业合作化后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