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的亲事①
诗歌。张志民写作于1955年12月,后收入《村风》、《张志民诗选》。作者以嫂子数落小姑的口吻,写了农村姑娘秀芝在恋爱中的反复:她和思想进步的三锁要好,又嫌他没大出息,在农村扛一辈子大镢头,赶一辈子牛尾巴。农业合作化后农村发生了变化,三锁当上了拖拉机手,秀芝回心转意,又托嫂子找三锁赔礼,嫂子尖锐地批评了小姑。全诗格调幽默风趣,以泼辣、朴实的语言,表现了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反映了新时代劳动人民的新道德、情操和观念,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短篇小说。杲向真作。原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5年出版的《小胖和小松》。小说叙述了一个极其普通的儿童日常生活故事:四岁的弟弟小松跟八岁的姐姐小胖在公园走散,在“红领巾”哥哥姐姐、警察叔叔的热情帮助下,又重新欢聚。..
短篇小说。王祯和创作于1973年。后收入1975年台湾远景出版社出版的王祯和短篇集《嫁妆一牛车》。小说通过一个朴实的农家子弟小林来到台北航空公司后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台湾社会群丑乱舞的图景,抨击了弥漫于台..
散文。曹靖华作。发表在《人民日报》1977年3月13日。后收入《飞花集》,题目改为《往事漫忆——小米加步枪》,文字稍有改动。文章从毛泽东“小米加步枪”的论述引出对小米的回忆:童年以祖母熬的小米稀饭为高级食品,怀念家..
中篇小说。叶文玲作。发表于《收获》1981年第6期。描写江南农村一对青年男女所经历的不同生活道路与不同的命运。女主人公金秋四年前为了摆脱贫困,被表姑欺骗,离开了家乡与心上人,去省城找出路,结果失败而归;她回来后目睹..
(1)童话。严文井作。最初收入天津人民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南南和胡子伯伯》。作品用诗一样的语言,叙述了一条欢快歌唱着的小溪流不分日夜地奔流、向前,渐渐汇成江河,最后流入大海,在小溪流、江河大海同枯树、黄草、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