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先祖诸葛丰。诸葛氏,在先秦典籍中未见记载。《汉书》有《诸葛丰传》,这是诸葛氏有记载的第一个人物。《汉书·诸葛丰传》称丰为琅邪郡人,未明县邑,故有疑丰为始迁者。有人认为诸葛丰是诸葛亮的九世祖,理由是《公羊传·庄公四年》有:“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的记载。诸葛丰生活在汉宣帝、元帝期间(前73~前33),距诸葛亮去世约二三百年,断定为九世祖应该比较合乎实际。
诸葛丰因博通经学而被选拔为“郡文学”。他有才学而且性格“特立刚直”,琅邪人禹贡在任御史时纳其为僚属,举荐为侍御史,元帝又擢其为司隶校尉。司隶校尉掌“捕巫蛊,督大奸猾”,“察三辅、三河、弘农”七郡,是专门负责纠察京师百官与近畿治安状况的官员,外戚也要受其监察。诸葛丰尽职尽责,公正无私,“刺举无所避”。任职之初,他疾恶如仇的人品和实绩,深受汉元帝的赞赏。为表示嘉奖,授予他符节,加封光禄大夫。诸葛丰持节尽职,威震朝野。京师洛阳流传着两句歌谣:“间何阔,逢诸葛。”(“为啥长时没见着? 因为碰上了诸葛丰”)诸葛丰屡犯权贵,因此,有不少朝廷大臣在元帝面前屡言其短。尽管按照职权有权监察皇亲国戚,但真正“刺举”到具体人时也难以进行。元帝有个外戚叫许章,此人骄横不法,曾纵容门客犯法。诸葛丰多方收集证据,准备弹劾他。正要向元帝奏明时,路遇私出的许章,便出示符节要他下马,“欲收之”。许章一见符节,惊恐万分,立即驱车逃奔皇宫,诸葛丰紧追不舍,一直追到宫门。诸葛丰没抓到许章,便上奏其劣迹,请求皇帝严惩。由于诸葛丰的行为触犯了元帝的尊严和利益,元帝不但不理诸葛丰的奏章,反而下令收回了他的符节。从诸葛丰起,后来的司隶校尉就不再授予符节了。诸葛丰对元帝袒护贵戚、收回符节难以平心,遂上书以年事已高为由,要求辞官回家。元帝不但不允准他辞官,从此以后,对他所提建议也不予采纳。诸葛丰再次上书,表明自己的忠贞,陈明奸人的祸害,言辞激烈地表示,宁辞职也不与奸佞为伍。元帝对诸葛丰的举动大为不满,将他调职为城门校尉。城门校尉掌管京师城门屯兵,虽然俸禄相等,但使用上已明显被贬职。诸葛丰被贬调职务后,又上书检举光禄勋周堪、光禄大夫张猛等人的不法行为。对此,元帝虽有所“疑”,然最终还是以“告案无证之辞,暴扬难验之罪”的罪名,下诏将诸葛丰免为庶人。从此,诸葛丰结束了短暂的仕宦生涯。诸葛丰以明经为郡文学,开启了诸葛家族通经致用的家学渊源。刚正不阿的品行和惩治犯罪的斗争精神,以及“伏节死谏”“官尊责重”的敬业精神,“杀身以安国,蒙诛以显君”的牺牲精神,奠定了诸葛家族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曹操曾叹曰:魏讽“所以敢生乱心,以吾爪牙之臣无遏奸防谋者故也。安得如诸葛丰者,使代俊乎!”(《魏书••徐奕传》)。
诸葛亮父诸葛珪。东汉末年先任梁父县尉,后升任泰山郡丞。郡丞是郡守的助手,职责是协助郡守维持地方治安等,年俸六百石。诸葛亮的母亲,据传姓章,在诸葛亮幼年时就去世了。诸葛亮七八岁时,诸葛珪病逝。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诸葛珪在泰山任职时,诸葛玄在阳都老家未仕,但其时已与名流要宦有交往。诸葛珪去世后,他承担起两个家庭的生活重任。初平四年(193),袁术杀陈温之后自领扬州刺史,适逢周术病逝,便私署诸葛玄为豫章太守。诸葛玄随即带领诸葛亮兄弟姐妹四人去了豫章。不久,“汉朝更选朱皓代玄”。诸葛玄只得拖家带口辗转往襄阳投奔旧交荆州牧刘表,建安二年(197年)在襄阳病故。
诸葛亮与黄夫人婚后久未得子,公元204年过继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为嗣。诸葛乔到蜀国后,拜为驸马都尉。诸葛亮47岁时生子,取名诸葛瞻,字思远。诸葛亮去世后,袭爵武乡侯。诸葛瞻17岁时,被刘禅招为驸马,拜骑都尉。后历任羽林中郎将、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景耀四年(261年),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共同执掌尚书省事。他记忆力强,并工于书画,亦有政声。朝廷每有“善政佳事”,虽非诸葛瞻所为,民间也传:“葛侯(即诸葛瞻)之所为也。”公元263年,魏国三路大军伐蜀,诸葛瞻驻兵绵竹。魏将邓艾派使者以表其为“琅琊王”诱降,诸葛瞻怒斩来使,率军与魏军决战于绵竹,终因寡不敌众,壮烈战死,时年37岁。诸葛瞻长子诸葛尚一同战死,年仅17岁。次子诸葛京,字行宗,生卒年月未详。蜀国灭亡的第二年(264年),诸葛京与诸葛乔之孙诸葛显等人被一起遣迁到河东郡(今山西省南部运城一带)定居。至此,诸葛亮的嫡传唯有次孙诸葛京在世。晋武帝司马炎对诸葛瞻评价很高:“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引《晋泰始起居注》)西晋泰始年间(265~274),司马炎擢用诸葛京做郿县县令。诸葛京为政期间,有政绩,尚书仆射山涛为之上奏说:“郿令诸葛京……治郿自复有称,臣以为宜以补东宫舍人,以明事人之理,副梁、益之论。”官至江州刺史。
诸葛亮大姊与小姊,史籍未载其名。随叔父诸葛玄寓居襄阳时,大姊嫁与中庐县大户子弟蒯祺,小姊嫁与襄阳名士庞德公之子庞山民。弟诸葛均,生卒年月未详,诸葛玄死后,随诸葛亮躬耕于隆中。后出仕为蜀国长水校尉。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是自汉代开始设置的京师屯兵八校尉之一,秩二千石。清人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诸葛氏谱》记载,诸葛均的妻子系南阳人林氏,是诸葛亮亲自为弟选择的配偶。正史未见其后人的记载。
三国时,诸葛家族不少人在吴、魏两国任职,而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兄弟三人,则分别在蜀汉、东吴、曹魏三国担任要职。《吴书》称赞说:“一门三方为冠盖,天下荣之。”
诸葛瑾,字子瑜,生于174年,诸葛珪长子。少时母亲病故,他“居丧至孝,事继母恭谨,甚得人子之道”,为时人所赞誉。诸葛家族向以经学传家,诸葛瑾幼承家学,治《毛诗》《尚书》《左氏春秋》,年少时曾到京师洛阳游学。从父诸葛玄去豫章赴任时,诸葛瑾已结婚生女,且侍奉继母、守护祖先坟墓,故未同行。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夏,曹操为报杀父之仇借机扩大势力,亲自率兵攻打徐州,而他的大将曹仁则沿沂、沭河流域北上,攻至即邱、开阳及华县、费县一带,兵祸波及阳都。琅琊一带战乱迭起,民不聊生。就在诸葛玄带诸葛亮离开家乡的第二年,诸葛瑾也携带妻女及继母别离阳都,奔赴豫章欲投奔叔父诸葛玄。到了曲阿(今江苏丹阳)时,得知曲阿已由袁术易主孙策,诸葛玄也弃豫章而去,但去向不明,诸葛瑾只得在曲阿住下来。诸葛瑾幼习儒家经典,学识渊博而且待人诚恳、忠厚,在曲阿很快结识了一批避乱江东的学子,其中特别与张承、步骘、严峻等人结为知己,后来他们都成了吴国的栋梁。200年,孙策被刺杀。孙权继承兄业后,广招人才。孙权的姐夫曲阿人弘咨深知诸葛瑾的为人和才华,就把他推荐给孙权。孙权很器重诸葛瑾,将其与鲁肃等并见宾待,任命为长史,专门负责处理孙权官署的日常事务。因处理繁冗琐事圆满干练,深得孙权喜爱,又委以中司马之职。从此,诸葛瑾虽然不单独统率军队,但转以军事工作为主。公元215年,孙权派遣诸葛瑾为特使到蜀国与刘备通好,求还荆州。虽然他和诸葛亮流寓两国,难得一见,但兄弟俩只是在商议国事时才相会,私下从不交往。因此,更受孙权器重。219年,诸葛瑾以中司马身份从讨关羽,以军功被封为宣城侯。大将吕蒙死后,诸葛瑾以绥南将军身份接替吕蒙的南郡太守。公元221年,刘备为替关羽报仇而举兵伐吴,诸葛瑾从吴蜀联盟共同抗曹的利益出发,写信给刘备,劝两家不积私仇,进行和解。当时有人向孙权进谗告密,说诸葛瑾私通刘备。孙权不以为然,十分信任地说:“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孙权还说“其为人非道不行,非义不言……孤与子瑜,可谓神交,非外言所间也。”是役,诸葛瑾以绥南将军领南郡太守的身份,领军配合大都督陆逊,惨败刘备于夷陵。黄武元年(222年),以军功升为左将军,督公安,假节,封宛陵侯。此后,诸葛瑾便开始独立领军,频繁与魏作战。公元229年,孙权称帝,诸葛瑾被任命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赤乌四年(241年),诸葛瑾病故,终年68岁。临终前“遗命令素棺,敛以时服,事从省约。” 诸葛瑾除军事才能外,在政治和外交方面也颇有建树。他的为人甚为时人和后世所称道。《三国志·诸葛瑾传》记载:“为人有容貌思度,于时服其弘雅。权亦重之,大事咨访。”《吴书》评价他:“才略虽不及弟,而德行尤纯。妻死不改娶,有所爱妾,生子不举,其笃慎皆如此。”
诸葛诞,宇公休,诸葛亮的从弟,出生年代未详。史书未明确记载是何人之后,只近代学者余嘉锡在《世说新语笺疏》中认为诸葛诞是诸葛玄之子。魏黄初年间(220~226)入仕。初以尚书郎为荥阳令,继为吏部郎。黄初六年(225年),曹丕训练水师准备伐吴,仆射杜畿受诏作御楼船。诸葛诞随杜畿在陶河试船时,突遇风浪皆落水中。卫士相救,诸葛诞大呼:“先救杜侯!”自己则被水卷走,后漂流到岸边,绝而复苏。诸葛诞生死关头显现的人格,深为时人赞誉。诸葛诞既有时誉,又有办事能力,逐步升任御史中丞、尚书。诸葛诞素与散骑常侍夏侯玄、尚书郎邓飏等人相友善,曾尚时风互相标榜,以夏侯渊等人为“四聪”,诸葛诞等人为“八达”。因此皆被明帝以“修浮华,合虚誉”之罪免官。曹芳即位后,于正始年(240~249)初,恢复诸葛诞御史中丞之职,不久委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嘉平三年(251年),太尉王凌阴谋废曹芳而立楚王曹彪。太傅司马懿率军往淮南讨伐王凌,以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嘉平四年(252年),东吴大将军诸葛恪于东兴加固大堤,筑东、西二城,以此为伐魏的前沿基地。魏国遣诸葛诞督军伐吴,于是叔侄大战于东兴,结果诸葛诞失利。还师后,诸葛诞调为镇南将军,督豫州。255年,扬州刺史文钦和镇东将军毌丘俭,起兵声讨司马师,并派使者游说诸葛诞,劝其一同举事。诸葛诞出于对曹魏的忠诚,当即斩了来使,并昭布天下,以明心迹。司马师征讨毌丘俭,遣诸葛诞督豫州诸军,随讨叛军。诸葛诞因战功卓著,进封高平侯,食邑三千五百户,转为征东大将军。司马昭专权后,为削诸葛诞兵权,甘露二年(257年)五月,晋诸葛诞为司空,诏其进京。诸葛诞为了自保,攻杀扬州刺史乐綝,尽收扬州甲兵及军粮,据守寿春。又以儿子诸葛靓为人质,向吴国求救。六月,司马昭挟魏帝征讨诸葛诞,诸葛诞被杀,夷灭三族,在魏子嗣仅长女因嫁与司马懿之子司马伷而幸免。
三国及两晋时期,史籍中记载的诸葛氏都表述为“琅琊阳都人”。从刘裕建立的刘宋朝开始,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这期间及以后,诸葛氏家族又有不少成员活跃于中国的政治舞台。因为世代久远,史籍都不再将其表述为“琅琊阳都人”,但他们亦是阳都诸葛裔脉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