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①

  刘向,西汉经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少年时,善文章。12岁,任辇郎。20岁后,擢任谏大夫、散骑大夫。汉成帝即位之初,改名向,升光禄大夫。河平三年(前26),成帝命陈农搜集全国各地遗书,诏刘向领校宫中藏书。刘向校书于秘阁,长达19年,逝世前任中垒校尉。

  刘向主持的校书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当时搜集到的图书都是经众人积年口传或传抄的,内容上、文字上差异很大。刘向等人明确了分工: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统一了工作方法:首先把每种书的不同抄本收集在一起,由一人持底本,一人读复本,逐字逐句核对,专挑其中的差异,就像雠(仇)家对证一样,非常认真,后人把校勘图书也称为校雠,即源于此。每一种书经过校勘、整理、缮写出定本后,由刘向撰写一篇叙录,介绍书的名目、校勘经过和主要内容,一同奏上。这些叙录以后辑集在一起,名为《别录》,共20卷。《别录》全书已失传,现仅存《战国策》、《管子》等8篇。后来,他的儿子刘歆以《别录》为基础撰成《七略》,这是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原书已不存,清代洪颐煊、马国翰、姚振宗有辑本。班固因《七略》而成《汉书·艺文志》,可从中见《七略》之梗概。

  刘向早年适应宣帝喜好辞赋的需要,与宣帝周围的文学侍从一起从事辞赋写作。《汉书·艺文志》载其辞赋33篇。现除少数残篇断句外,皆不存。唯有《九叹》存于《楚辞》中。这是他后期典校经书时,为“追念屈原忠信之节”而作,其中寄托了他的身世感慨。刘向校书时,辑《楚辞》16篇,其中即有《九叹》。后由东汉王逸作注,名《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的《楚辞》传本。

  刘向的文章保存下来的多是一些奏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等。其著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刘向的散文叙事简约,娓娓动听,论理畅达,从容不迫,在舒缓平易中表现了作者深沉恳切的感情,对唐宋古文家有一定影响。

  刘向还撰有《新序》、《说苑》和《列女传》。前两种是分类纂辑先秦至汉代史事,以进行封建伦理道德的说教。但如《新序》的“叶公好龙”,《说苑》的“雍门子周说孟尝君”等,都是很有意义的故事,广为传诵。后者则专门记录有通才卓识、奇节异行的女子的事迹,如“孟母教子三迁”、“丑女无盐说齐宣王”等,常被后人称引。这部书文笔朴素,叙事简约,是魏晋小说的先导。

  另外明代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有《汉刘中垒集》一卷。

为您推荐

董仲舒后世纪念①

董仲舒墓   董仲舒墓的位置有两种说法。   一说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下马陵街。董仲舒墓位于古南城墙和平门内以西600米处马道以北,唐代、明代修城,此墓皆得保存于城内,官吏军民至此下马,以示崇敬,故称“下马陵”..

董仲舒教育思想①

  在教育方面,他总结了秦王朝灭亡的教训,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为汉王朝的文化教育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班固说:“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董仲舒认为,“天”是主宰一切的有意志的神。..

董仲舒生平简介①

  公元前179年,董仲舒出生于汉广川郡(今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古庄),家有大批藏书。   董仲舒在30岁时,开始招收了大批学生,精心讲授。他讲学,在课堂上挂上一副帷幔,他在帷幔里面讲,学生在帷幔外面听。同时,他还经常叫他的得..

董仲舒法学思想①

董仲舒政治思想①

  董仲舒的政治思想以儒家学说为骨干,兼收阴阳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在世界观上,他提出“天人相与”的理论,认为天和人是相通的,天是有意志的,是最高的人格神。天按照自己的面目创造了人,人要按照天的意志行动,即所谓“为..

董仲舒学说①

“天”的学说   在董仲舒哲学体系中,“天”是最高的哲学概念,主要指神灵之天,即西周以来传统宗教神学所说的“百神之大君”,是有意志、知觉,能主宰人世命运的人格神。董仲舒把道德属性赋予苍苍的天,使其神秘化、伦理化。..

晁错①

  晁错,中国西汉文景时期的政论家。颍川(今河南禹县)人。 简介  以文学任太常掌故,受太常派遣,至伏生处学习今文《尚 书》。旋被任为太子舍人、门大夫,迁博士、太子家令,得幸于太子刘启(后来的景帝),号称“智囊”。晁错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