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西汉时期的一本政论性散文集。由西汉桓宽撰。原为汉昭帝时盐铁会议的文献,后经桓宽整理而成此书。全书分为10卷60篇。前41篇是写盐铁会议上的正式辩论,自第42篇至59篇是写会后的余谈,最后一篇“杂论”是作者写的后序。篇各标目,前后联成一气,采用对话文体,以生动的语言真实反映当时的辩论情景,保存了不少西汉中叶的经济史料和丰富的经济思想资料。
在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期间召开“盐铁会议”,以贤良文学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另一方,就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和平准均输等问题展开辩论。桓宽根据当时的会议记录,并加上与会儒生朱子伯的介绍,将其整理改编,撰成《盐铁论》。
第一篇至第四十一篇,记述了会议正式辩论的经过及双方的主要观点。
第四十二篇至第五十九篇写会后双方对匈奴的外交策略、法制等问题的争论要点。
最后一篇是后序。
《盐铁论》是研究西汉经济史、政治史的重要史料。由于《史记》对桑弘羊的记述不够完备,《汉书》又未立专传。《盐铁论》因有桑弘羊的对话,可补此不足。《盐铁论》的议论从实际出发,针砭时弊,颇中要害;语言简洁流畅,浑朴质实。另外《盐铁论》采用对话体的写法,并且各篇之间互相联系,在古代散文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但美中不足的是《盐铁论》作者桓宽偏向儒家思想,并不能保持客观立场。桓宽於此次会议记录中对诸“贤良文学”有明显偏颇的立场,书中多次描述官府官员们的窘态,或默然不对、或勃然作色、或怃然内惭……。多有贬抑之辞。郭沫若称它是一部“对话体的历史小说”。
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二月,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60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民生疾苦问题,后人把这次会议称为盐铁之议。贤良、文学在辩论中所阐述的当时的儒家经济思想,经过《盐铁论》作者桓宽的“推衍”,更为全面系统,形成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思想。
书中御史大夫即桑弘羊,站在封建中央政府的立场,强调法治,崇尚功利,坚持国家干涉经济的政策,对盐铁官营、平准、均输等重大政策措施采取坚决维护的态度,认为它既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又有发展农业生产的作用,因而决不可废止。他在为盐铁官营等政策辩护时,全面地提出了他对工商业的看法。他接受了范蠡、白圭的重商思想和《管子》中有关国家经营工商业的思想,认为工商业在人民经济生活中是不可少的,他主张“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农商交易,以利本末”。但他认为工商业应该由政府控制,发展官营工商业,这样既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又可以“排富商大贾”,抑制他们的兼并掠夺,有利于“使民务本,不营于末”,有利于“建本抑末”。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辩论会。会议结果,废除了全国的酒类专卖和关内铁官,事过30年,桓宽根据这次会议的官方记录,加以“推衍”整理,增广条目,把双方互相责难的问题详尽地记述出来,写成《盐铁论》。全书分为10卷60篇,前41篇是写会议上的正式辩论,自第42~59篇是写会后的余谈,最后一篇“杂论”是作者写的后序。篇各标目,前后联成一气,采用对话文体,以生动的语言真实反映当时的辩论情景,保存了不少西汉中叶的经济史料和丰富的经济思想资料,成为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特别是西汉经济思想史的一部重要著作。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