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衍①

  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著名学者。生卒年不详,两汉之际在世。祖父冯野王在西汉元帝时曾为大鸿胪。冯衍幼有奇才,9岁时能诵《诗经》,20岁时已是一个博通群书的学者。王莽执政时不少有权势的人推荐他做官,他皆坚辞不就。

  王莽新朝末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王莽命令大将廉丹出兵山东,镇压那里的赤眉军,冯衍以属官的身份从征。部队行至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王莽下诏给廉丹,说如果打不败赤眉军就别活着回来。当时廉丹十分恐惶,冯衍给他分析了王莽必败的道理,劝他不要为之卖命,而应当自找出路。廉丹不听,结果战死在无盐(今山东东平东)。冯衍无奈,逃亡到河东(今山西)。

  王莽败亡之后刘玄即皇帝位。更始二年(24),刘玄派鲍永安抚北方各地。鲍永来到河东后,冯衍被用做立汉将军兼狼孟(今山西阳曲)县长,驻军太原,与上党太守田邑一起秣马厉兵,保卫河东地区。次年,赤眉军摧垮了刘玄的统治,光武帝刘秀在都城即位。刘秀派兵来夺河东,田邑因刘玄败亡降汉,并写信招降鲍永和冯衍,鲍、冯二人不从。这时,传言刘玄还在赤眉军中,因而他们屯兵界休(今山西界休东南),准备救出刘玄;后来得知刘玄确实死了,全军为之发丧志哀,然后到河内(今河南武陟西南)投降刘秀。刘秀对他们投降太晚十分不满,不久鲍永立功得到重用,而冯衍却一直在坐着冷板登。后来,刘秀任命他为曲阳(今河北曲阳)县令。在任期间镇压郭胜领导的农民军有功,按理当有封赏,但遭人谗毁,没能得到任何奖赏。

  建武六年(30),冯衍向光武帝刘秀提出八项建议,光武帝打算召见他。谁知冯衍当初做狼孟长时曾得罪过的富豪令狐略已是东汉政权的司空长史,此人从中作梗,召见遂被取消。后来他交结外戚阴兴、阴就等人,当了司隶校尉(京畿地区行政长官)的从事(属官)。但又遇上光武帝惩办外戚的宾客,很多人都被绳之以法。冯衍自投监狱,光武帝下诏不予追究。从此他回到杜陵故乡,闭门不出。他也曾上书给光武帝,说明自己心中的委屈,但光武帝一直不用他。年老时家中贫穷,妻子凶悍,在失望和困苦中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

  冯衍颇有文才,文字流畅,气势恢宏,论理清晰。所著赋、诔、铭、说、《问交》、《德诰》、《慎情》、书记说、自序、官录说、策等五十篇,原有集五卷,已佚。今有代表作《显志赋》,抒发政治上不得志之情,并借史事讽谏时政。赋中多对偶句,对魏晋六朝骈丽文风有一定影响。明人辑有《冯曲阳集》。

为您推荐

郦炎①

  郦炎(150-178),东汉诗人,字文胜,范阳固城镇(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人。秦汉之际策士郦食其之后嗣。他精通音律,很有文采,应对敏捷,善辩,众人服其能。灵帝建宁、熹平年间(168-177年),州郡多次召用,都未应诏。平生擅长写诗,诗文多..

扬雄①

  扬雄,西汉末年哲学家、文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少年好学,博览多识,沉默好深湛之思。不羡慕富贵,不戚于贫贱,不趋炎附势,是一位具有独立意识,矢志向学的学者。40岁后始游京师,以辞赋而闻名,得到汉成帝的重视,任..

王褒文学成就①

  在梁时曾写过《燕歌行》等诗歌,描写征战艰辛,塞北苦寒,曾被广泛传诵和摹仿。   到北方之后,他的诗风虽和齐梁诗人仍有相近之处,但由于受到北方生活风俗的影响,诗歌内容比过去充实了许多,风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写了不..

王褒①

司马相如①

  司马相如(前179~前118),中国西汉辞赋家。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景帝时任武骑常侍。景帝不好辞赋,他称病免官,来到梁国,与梁孝王的文学侍从枚乘、邹阳等同游,作《子虚赋》。汉武帝即位后见到《子虚赋》,深为赞赏,司..

东方朔①

  东方朔(前154~前93),中国西汉辞赋家。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汉武帝时为太中大夫。为人诙谐滑稽,言词敏捷,故武帝始终将他视为俳优。虽屡次直言切谏,议论政治得失,但均得不到重视。辞赋有《答客难》、《非有先生..

枚乘①

  枚乘,(?~约前140),中国西汉辞赋家。字叔。淮阴 (今属江苏)人。曾做过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的文学侍从。七国之乱前,曾上书谏阻吴王起兵;七国叛乱中,又上书劝谏吴王罢兵。吴王均不听,最后兵败身死。七国之乱平定后,枚乘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