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古今注释《论语》的书籍①

  《论语》自汉代以来,便有不少人注解它。《论语》和《孝经》是汉朝初学者必读书,一定要先读这两部书,才进而学习“五经”,“五经”就是今天的《诗经》、《尚书》(除去伪古文)、《易经》、《仪礼》和《春秋》。看来,《论语》是汉人的启蒙书的一种。汉朝人所注释的《论语》,基本上全部亡佚,今日所残存的,以郑玄(127—200,《后汉书》有传)注为较多,因为敦煌和日本发现了一些唐写本的残卷。估计十存六七;其他各家,在何晏(190—249)《论语集解》以后,就多半只存于《论语集解》中。现在《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就用何晏《集解》,宋人邢昺(932—1010,《宋史》有传)的《疏》。至于何晏、邢昺前后还有不少专注《论语》的书,可以参看清人朱彝尊(1629—1709,《清史稿》有传)《经义考》,纪盷(1724—1805)等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及唐陆德明(550左右—630左右。《新唐书》对他的生卒年并没有明确记载,此由《册府元龟》卷九十七推而估计之)《经典释文序录》和吴检斋(承仕)师的《疏证》。

  (1)《论语注疏》——即何晏集解、邢昺疏,在《十三经注疏》中,除武英殿本外,其他各本多沿袭阮元南昌刻本,因它有《校勘记》,可以参考,基本文文字出现于《校勘记》的,便在那文字句右侧用小圈作标识,便于查考。

  (2)《论语集注》 ——宋朱熹(1130—1200)从《礼记》中抽出《大学》和《中庸》,合《论语》、《孟子》为《四书》,自己用很大功力做《集注》。固然有很多封建道德迂腐之论,朱熹本人也是个客观唯心主义者。但一则自明朝以至清末,科举考试,题目都从《四书》中出,所做文章的义理,也不能违背朱熹的见解,这叫做“代圣人立言”,影响很大。二则朱熹对于《论语》,不但讲“义理”,也注意训诂。所以这书无妨参看。

  (3)刘宝楠(1791—1855)《论语正义》——清代的儒生大多不满意于唐、宋人的注疏,所以陈奂(1786—1863)作《毛诗传疏》,焦循(1763—1820)作《孟子正义》。刘宝楠便依焦循作《孟子正义》之法,作《论语正义》,因病而停笔,由他的儿子刘恭冕(1821—1880)继续写定。所以这书实际是刘宝楠父子二人所共著。征引广博,折中大体恰当。只因学问日益进展,当日的好书,今天便函可以指出不少缺点,但参考价值仍然不少。

  (4)程树德《论语集释》。

  (5)杨树达(1885—1956),《论语疏证》。

为您推荐

论语古今注释《论语》的书籍①

  《论语》自汉代以来,便有不少人注解它。《论语》和《孝经》是汉朝初学者必读书,一定要先读这两部书,才进而学习“五经”,“五经”就是今天的《诗经》、《尚书》(除去伪古文)、《易经》、《仪礼》和《春秋》。看来,《论语..

论语版本和真伪①

  《论语》到汉朝,有三种不同的本子:(1)《鲁论语》二十篇;(2)《齐论语》二十二篇其中二十篇的章句很多和《鲁论语》相同,但是多出《问王》和《知道》两篇;(3)《古文论语》二十一篇,也没有《问王》和《知道》两篇,但是把《尧曰篇..

论语“论语”命名的意义和来由①

  《论语》记载着孔子的言语行事,也记载着孔子的著名学生的言语行事。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

论语①

论语派①

  论语派,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因《论语》半月刊而得名。《论语》自1932年9月~1949年5月共出177期(曾一度停刊)。代表人物为林语堂。其间林还主办过《人间世》(1934~1935)、《宇宙风》(1935~1947)等刊物。初期提倡幽默,不谈政治,..

行行重行行译文及注释①

译文走啊走啊走一直在不停的走,就这样与你活生生的分离。 从此你我之间相隔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艰险又遥远非常,哪里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面? 北方的马依恋北风,南方的鸟巢于向南的树枝。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

书籍之最①

书籍之最 : 最早的编年体通史: 《竹书纪年》 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 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国语》 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史记》 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班固《汉书》 最早的编年体断代史:荀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