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总结了商周以来特别是春秋时期的战争经验,论述了军事领域若干重大问题,揭示了一系列带普遍性的军事规律,形成了系统的军事理论体系。在战争观上,《孙子》开篇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强调对待战争必须“慎之”、“警之”,提倡“安国全军之道”。为探求预知胜负的途径,将战争的客观因素概括为道、天、地、将、法“五事”。其中,“道”意指政治修明、民心团结和士气振奋,居于“五事”之首,触及到了政治与军事的主从关系。《孙子》强调军事力量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肯定了战争中主观能力的发挥,指出“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把静止的“形”变为运动的“势”,能动地创造和运用有利的态势。《孙子》认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提出了不以直接交战的方式达成政治目的的“全胜”战略。提出战略谋划上“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力量对比上“胜兵若以镒称铢”;战争准备上“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作战指导上“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同时提出“兵贵胜,不贵久”,不能忽略防御,认为“不可胜者,守也”。在实施战略进攻时,应做到“形人而我无形”,“先其所爱,微与之期”,“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在治军思想上,提出“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强调严明纪律,严格训练的重要性,主张“令素行以教其民”。《孙子》中重战、慎战、备战、善战的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和进攻速决的谋略思想,反映了知彼知己、趋利避害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