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①

  《周易》,原名《易》、又称《易经》,儒家经典之一,列入十三经之中。“周易”一名,最早见载于春秋时期的典籍,《左传》中多次提到“周易”。战国时,以解释《周易》为宗旨的《易传》成书。《周易》、《易传》并称为《易》。西汉尊孔子儒家著作为“经”,《周易》和《易传》被奉为经书之一。自此以后,《周易》、《易经》、《易》混合使用,有称《周易》,有称《易经》,有称《易》,其实含义一致,均指六十四卦及《易传》,一直沿用至今。为方便起见,此处所言《易经》,专指六十四卦及卦象爻辞,以区别于《易传》。

  关于“周”的解释:东汉郑玄《易论》,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而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周”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亦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然而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却只称《易经》为《易》,“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然而《周礼》的年代,学者还有争议。所以,就文献而言,“周”应该是后来加上去。若以《周礼》的系统来看,《三易》的名称皆无朝代名,所以《周易》的“周”解释为“周普”和其它两种占筮书,比较能够相应。然而夏代是否有《连山》、商代是否有《归藏》也都还是问题。两书很可能也是“古史积累说”所言的现象。所以比较肯定的是,《易经》或《周易》原来只称为《易》。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上古三大奇书为:《黄帝内经》《易经》《山海经》。《易》事实上是集合了古代的《连山》、《归藏》和《周易》,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广义的《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易经》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由于《易经》成书很早,大约在西周时期,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因此春秋战国时代的人撰写了《十翼》,又称为《易传》,以解读《易经》。

  普遍认为《易经》最初是占卜用的书,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自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亦被介绍到西方。

阅读《周易》: 《周易》目录

为您推荐

楚辞集注①

  《楚辞集注》,楚辞研究著作。南宋朱熹撰。是书以王逸《楚辞章句》为底本,删去《七谏》、《九怀》、《九叹》、《九思》4篇,益以贾谊《吊屈原赋》、《鸟赋》2篇;以屈原所著25篇(卷一至卷五)为《离骚》,《九辩》以下16..

楚辞章句①

  《楚辞章句》,《楚辞》注本。东汉王逸注。《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原为十六卷,王逸增入己作《九思》一卷,改编为十七卷。书中对《楚辞》各篇作了文字注解,记述了各篇的创作由来和作者经历。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

骚体①

  骚体,古典文学体裁的一种。起于战国时期楚国,以屈原所作《离骚》为代表,并因此而得名。这类作品,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骚体主要作家:屈原、宋玉、蔡琰。代表作品有《九歌..

楚辞补注①

宋玉①

  宋玉,中国战国后期楚国辞赋家。和屈原同时而稍晚。历史上向以屈宋并称。关于宋玉的生平,众说纷纭,至难分晓。较可靠的记载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所云:“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①

  屈原(前340/前339~约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据汉以后各家之说推断为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人。屈原生活在战国中后期,正是中国古代社会大变革的关头。屈原是与楚王同姓的贵族。早年,屈原以..

大招①

  大招,①古乐名。即《大韶》。【例】汉蔡邕《独断·五帝三代乐之别名》:“舜曰《大韶》,一曰《大招》。”②《楚辞》篇名。相传为屈原所作。或云景差作。王夫之解题云:“此篇亦招魂之辞。略言魂而繫之以大,盖亦因宋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