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集注①

  《楚辞集注》,楚辞研究著作。南宋朱熹撰。是书以王逸《楚辞章句》为底本,删去《七谏》、《九怀》、《九叹》、《九思》4篇,益以贾谊《吊屈原赋》、《鸟赋》2篇;以屈原所著25篇(卷一至卷五)为《离骚》,《九辩》以下16篇(卷六至卷八)为《续离骚》,随文诠释。基本上以4句为一章(亦有6句、8句不等),先释以字义,然后通释章内大义,每章各系以赋、比、兴字样。鉴于王逸《楚辞章句》及洪兴祖《楚辞补注》两书,详于训诂而略于义理,《楚辞集注》则于训诂之外,于义理方面多所阐发,大抵以儒家正统观念为圭臬,强调其“忠君爱国”。

  《楚辞集注》8卷外,另有《楚辞辩证》2卷,是对楚辞中若干具体问题的考证,或驳正旧说,或引申阐发,或创立新解,颇具功力。如《离骚经》条下,凡驳正王逸之说29事,驳正洪兴祖之说9事,驳正五臣说者2事。又附《楚辞后语》,据晁补之《续楚辞》20卷60篇、《变离骚》20卷96篇,删为6卷52篇。收录范围上自战国楚荀况《成相》,结于宋代吕大临《拟招》。

  现存较好的版本为宋端平二年(1235)朱鉴刻本,还有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本、1963年中华书局重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出版的排印标点本。

为您推荐

楚辞章句①

  《楚辞章句》,《楚辞》注本。东汉王逸注。《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原为十六卷,王逸增入己作《九思》一卷,改编为十七卷。书中对《楚辞》各篇作了文字注解,记述了各篇的创作由来和作者经历。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

楚辞补注①

  《楚辞补注》,楚辞研究著作。17卷。宋代洪兴祖撰。   洪兴祖(1090~1155),字庆善,丹阳(今属江苏)人。南宋初曾任秘书省正字、太常博士等职。此书为补正王逸《楚辞章句》之作。先列王逸原注,而后补注于下,逐条疏通辨析..

楚辞学①

  楚辞学,研究楚辞及相关课题的学科。“楚辞”一词,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说明这一名称形成于西汉初年。   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它已具有三重含义:第一,诗体。指出现在战国时代、楚国地区的一种新的诗体。..

楚辞学近现代楚辞学研究①

楚辞学古代楚辞学研究①

  自此之后,古代楚辞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以章句训释为特征的汉唐阶段,以义理探求为特征的宋元阶段,以各逞新说为特征的明清阶段。   第一阶段以汉代为主,代表著作为王逸的《楚辞章句》。王氏训释,多有所本,或本于经书..

《楚辞》①

《楚辞》 :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楚辞..

楚辞体①

楚辞体 : 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又叫骚体,是融合了南方民歌的精华和上古神话传说,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的新诗体,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结构上楚辞体多采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