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①

  宋代文,中国宋代的散文和骈文。宋代文继承和发展了唐代文的优良传统,具有显著的成就和特色,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散文 北宋的散文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从开国到宋仁宗时期为前期。这时期的散文创作面临着继承唐代古文的传统,革除弊端,整顿文风的任务。这一时期散文改革家们所举的旗帜是韩愈、柳宗元。北宋初期的文坛,承袭了晚唐五代的浮艳文风,散文创作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第一个起来提倡古文,反对“辞涩言苦”的是柳开。但柳开的古文并未能去绝艰涩的毛病,所以影响不大。倒是稍后的王禹偁主张文章不光要传古圣贤之道,还要从“修身”、“事君”中体会到“道”。他的《待漏院记》、《黄冈竹楼记》,含意深婉,情意真挚,成就在柳开之上。但文坛浮靡、艰涩的文风并未收敛,宋真宗、仁宗时期出现的西昆体,“号为时文 ,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曾有道韩文者”(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在这种情况下,穆修、石介、尹洙等人极力提倡古文,并对西昆体作了猛烈的抨击。他们反复阐明文与道的关系,强调“文”不能脱离“道”,他们的号召虽然有力,但在创作上还不成熟,没有写出多少耐人寻味的作品。直到欧阳修出现,宋代古文运动才真正获得成功。欧阳修是宋代散文的一个大师,他的出色作品,对当时的文坛起到示范作用。苏洵称欧阳修的文章“纡徐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气尽语极,急言竭论,而容与闲易,无艰难劳苦之态”(《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在文与道的关系上,他的视野开阔,主张关心“百事”,从“百事”中去体会道,而不是局限于以圣贤之言为道。并且注重文的独立地位,不将文视为道的附庸。他还利用他在政治上的声望和地位,大力奖引同道。宋代散文在欧阳修的努力下,确立了注重思想内容,追求文风朴素、平易、畅达的散文创作标准,使宋代文走上了繁荣的道路。北宋后期,是宋代散文的黄金时期。受欧阳修的推荐和培植,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散文创作的大家,如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等人。又有苏轼门下六君子陈师道、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李等人。这些人的创作风格虽各不相同,但都是沿着欧阳修所开创的路子发展而来。其共同的特点是语言通达、流畅,气势纵横,逻辑性强,有高度的表达能力。议论、叙事、写景、抒情无不精到。尤其是苏轼的散文创作,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并重,扩大了散文所反映的内容。他坚持散文的言之有物,坚持散文的艺术要求,要求作家对写作对象了然于心,了然于口与手。主张文章要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对当时的散文创作起了补偏救弊作用。苏轼的散文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水平。南宋时期的散文受社会剧变的影响,作品多为在激烈的民族矛盾中有感而发,迸射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一些散文作者,如李纲、胡铨、陆游等人进而提出了“文章以气为主”的主张,强调在作品中要流露出作者的刚直正气。辛弃疾则进一步主张气“贵乎平,气不平则不足以知事之情,事不知其情则败”(《九议》)。他们的作品也正如其所论,充满了强烈的浩然正气和对现实政治的积极参与。到了南宋末年,爱国主义精神更为高扬,文天祥、郑思肖、谢翱等人的文章,表达了为反抗民族压迫、誓死不屈的愤激心情。南宋是理学盛行的时代,一些理学家也涉足于散文领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朱熹。朱熹也写过一些优秀的散文作品,但他的论文还是继承了北宋道学家重道轻文、“作文害道”的说法,反映了道学家对散文认识的偏狭。宋代笔记文是散文中独具特色的一种文体。北宋即有欧阳修的《归田录》,司马光的《涑水纪闻》,沈括的《梦溪笔谈》,苏轼的《东坡志林》等。南宋笔记文体更加发达。陆游的《老学庵笔记》,罗大经的《鹤林玉露》 ,周去非的 《岭外代答》,周密的《武林旧事》等,都是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笔记文大都是用清新活泼的散体写出,不假雕饰,质朴自然。

  骈文 宋代的骈文受欧阳修领导的古文运动的影响,有了很大改革 。北宋前期的骈文大家 ,前有徐铉 , 后有杨亿、刘筠等。他们都遵从唐人的规矩,所写骈文典雅庄重。到了北宋后期,欧阳修等人首倡以古文之气势作骈文,使骈文散文化,不尚藻饰,语言平易,句式也不限于四六句。北宋末、南宋前期,骈文趋于打破四六格式,多用长句做对。骈文家汪藻、孙觌、綦崇礼、洪适等人的作品皆被传诵一时。南宋后期的骈文名家有李刘、方岳等。他们的骈文“惟以流丽稳贴为宗,无复前人之典重”,“不用古律,以意为之,语或天出”(《四库全书总目》)。这也正代表了南宋后期骈文的特点。

为您推荐

唐五代词①

  唐五代词,词是中国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它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中唐以后文人创作渐多,晚唐五代趋于繁荣,宋代极盛。唐五代一般称之为曲、曲子、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等。词起源于民间..

唐代传奇①

  唐代传奇,中国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后人称为唐传奇。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趋于成熟。和汉魏六朝小说相比,它内容上除部分记述神灵鬼怪外,大量记载人间世态,反映的社会生活面较广,生活气息..

隋唐五代文①

  隋唐五代文,隋唐五代文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开辟了宋、元以后散体文的发展道路。这时期,既有扬六朝余波、讲究辞采的骈文;又有革除六朝旧习、散行流畅的古文。这一时期创作甚丰。清代严可均编纂《..

先秦散文①

汉魏六朝小说①

  汉魏六朝小说,中国小说的萌芽。小说的概念最早见于刘歆《七略》。汉代开始有小说家的名称。《汉书·艺文志》著录汉代小说15家,皆亡佚。今见到的所谓汉人小说,多为魏晋以后托名之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汉魏六朝小..

汉赋①

  汉赋,中国汉代文体。作为文体名称,它渊源于荀子的《赋》;作为文学体制,它直接受到屈宋楚辞和战国恣肆之风的极大影响。由于汉帝国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为汉赋的新兴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统治者对赋的喜爱和提倡,使文人士..

汉代诗歌①

  汉代诗歌,中国西汉初至东汉末大约400年间的诗歌创作。包括文人创作和民间歌谣,而以两汉乐府和东汉末年的文人五言诗成就最高。   汉代诗歌是在《诗经》、《楚辞》和秦、汉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