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拉克,F.①

  彼特拉克,F.(1304~1374;Petrarca,Francesco),意大利诗人。1304年7月20日生于阿雷佐城,1374 年 7月19日卒于阿尔夸。父亲是佛罗伦萨的望族、律师。他自幼随父亲流亡法国,后攻读法学。父亲逝世后专心从事文学活动,并周游欧洲各国。他还当过神甫,有机会出入教会、宫廷,观察生活,追求知识。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用人文主义观点研究古典文化的最早代表。他广泛搜集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并且敢于突破中世纪的神学观念,用新时代的眼光,把人和现实生活放在中心位置,诠释古典著作。他对古典文化的研究,对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本人的创作,都发生了影响。

  彼特拉克用拉丁语写了许多诗歌、散文。这些作品歌颂人的高贵和智慧,宣传人可以追求尘世幸福,享受荣誉的权利,并向中世纪宣扬的神权说和禁欲主义提出挑战。他还认为,人的高贵并不决定于出身,而是决定于人的行为。著名的叙事诗《阿非利加》(写作始于1338年或1339年,但未完成)描写古罗马统帅西皮奥战胜汉尼拔的英雄事迹,歌颂罗马的伟大,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这部作品使他在1341年 4月8日获得桂冠诗人的称号。

  《秘密》借圣奥古斯丁同诗人的对话,宣传人文主义,诗人热烈为爱情和荣誉辩护,认为爱情同热爱上帝,追求人间的幸福同追求永恒的幸福,是一致的。

  代表作《歌集》相传为诗人于1327年见到美丽少女萝拉后陆续写下300多首十四行诗和 1347年萝拉死后为表达哀思的一些抒情诗的结集,用意大利语写成,主要是爱情诗。彼特拉克跳出旧抒情诗的框框,以丰富多彩的色调,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萝拉的形体之美,刻画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这些诗篇大胆歌颂爱情,表达对幸福的渴望,反映出人文主义者蔑视中世纪道德,热爱生活的世界观。彼特拉克的诗音韵优美,结构周密,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来歌颂萝拉,传达细微的感情。他使十四行诗这一新诗体艺术上臻于完美。他的抒情诗,特别是十四行诗,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后人为此把他尊称为诗圣。《歌集》中的长诗《我的意大利》,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诗人谴责意大利的君主们利用外族雇佣军进行内战,让“豺狼与绵羊同居”,善良的人民蒙受灾难。他的其他政治抒情诗还对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彼特拉克的一些诗篇,也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反映了文艺复兴初期的人文主义者的矛盾。

  彼特拉克用拉丁文写过一部历史著作《名人列传》。

为您推荐

V.G.别林斯基①

别林斯基,V.G.  别林斯基,V.G.,俄国文学批评家、哲学家、政论家。生于斯韦阿博尔格城,卒于圣彼得堡。父亲曾任军医。1829年进入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学习,组织过进步学生文学团体。1833年起为《望远镜》杂志及其增刊《..

奥热什科娃①

  奥热什科娃(1841~1910;Orzeszkowa,Eliza),波兰作家。1841年6月6日生于格罗德罗地区一贵族家庭,1910年5月18日卒于华沙。她曾在华沙寄宿学校学习。1863年1月起义期间积极从事爱国斗争。1866年发表短篇小说《荒年景象..

叶赛宁①

  叶赛宁,俄罗斯诗人。1895年10月3日生于梁赞省库兹明乡,卒于1925年12月27日 。1912年师范学校毕业后到莫斯科,当过商业事务所职员和印刷厂校对员,业余参加文学音乐小组。不久到圣彼得堡 ,进入上流社会文学沙龙。19..

佛本生经①

七星诗社①

  七星诗社,16世纪法国的诗人团体。1556年以后不久出现。诗人龙萨是这个诗社的中心人物。围绕着他的诗人有杜倍雷、巴伊夫、德·蒂亚尔、佩勒蒂耶、若代尔等。后来由于出现缺额,陆续补入贝洛、多拉等人。七星诗社..

M.Yu.莱蒙托夫①

莱蒙托夫,M.Yu.  莱蒙托夫,M.Yu.,俄国诗人。生于莫斯科,卒于皮亚季戈尔斯克。父亲是退役上尉,母亲是大贵族的女儿。父母一度住在莫斯科,诗人出生后不久,全家回到奔萨省塔尔哈内外祖母的领地居住。出身富豪而寡居的外..

吹吹腔①

  吹吹腔,又名吹腔,俗称“板凳戏”,是白族传统的戏曲剧种,流行于云南大理、邓川、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白族聚居县。是一个历史悠久、地方特色浓郁的戏曲剧种,当地的百姓称之为唱“乡戏”。过去,每当逢年过节、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