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千家诗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题与背景:

已获得软件著作权,免费下载使用  这首《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体裁为七言绝句。大约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千家诗》收录此诗。


  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治今四川三台县)。次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回到成都再次镇蜀。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杜甫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欣然命笔,写下了这首即景小诗。


逐句释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高空里飞翔。
  黄鹂:鸟,身体黄色,局部间有黑色,嘴红色或黄色,叫的声音很好听。也叫鸧鹒或黄莺。
  白鹭: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万里之外东吴驶来的船只。
  窗含:由窗往外望西岭,好似嵌在窗框中,故曰窗含。
  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这是想象之词。
  东吴:三国时吴国。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成都水路通长江,故有东吴万里船。





《绝句》题图
作品赏析:

  这首《绝句》是作者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白鹭向蓝天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此外,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后二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岭雪山。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作者的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

  四句诗一句一景,描绘出四幅图景,分开来如四扇条屏,合在一起又组成一幅生动优美的风景画。




杜甫《绝句》插图: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垂柳图》(局部),清代画家华嵒作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页》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瓷画,钟福洪绘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唐朝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客”、“少陵野老”。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逝于湘江途中。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全唐诗》编其诗十九卷。(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

为您推荐

嫦娥 李商隐 七言绝句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 千家诗 嫦 娥 唐·李商隐 yún mǔ píng fēng zhú yǐng shēn  云 母 屏 风 烛 影 深, cháng hé jiàn luò xiǎo xīng..

六言绝句①

六言绝句,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六绝”。全诗共四句,每句六字。属近体诗范畴。六绝有严谨的格律要求,与五绝、七绝的格律不同。六绝节奏感强烈,其平仄转换皆以音节为准。正格为二/四分(也可四/二分),但四句分法大多统..

六言绝句缺失①

六言绝句属于一种特殊的近体诗,每句由三组双音步的词构成,停顿节奏为二二二,在诵读时,所有音步的时值相等,缺乏五七言诗那种单双音步交相迭代的变化感,显得单调呆板。同时,由于没有五七言诗那种单音步的调节,因而其两联之间的..

五言绝句概述①

五言绝句①

  五言绝句,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绝,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成熟定型于唐代。五绝每首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图画,传达一种种真切..

五言绝句格律①

  盛唐以前,五言绝句不但没有对仗,而且平仄也不讲究;自盛唐起,五言绝句通常严格遵守格律诗之规定。虽然盛唐之后也有极少数按古诗的作法写的不讲究平仄与对仗的“古体诗”,但此时绝大多数五言绝句已经是在格律上完美的近..

七言绝句概述①

  七言绝句的起源,现代国内外学者一般倾向于以北朝乐府民歌为七言古绝之源。也有学者认为七言古绝的源头应追溯到西晋的民谣。虽然汉魏时已有曹丕《燕歌行》这样成熟的七言歌行,但最早完整的七言四句体的出现,是在西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