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题与背景:
已获得软件著作权,免费下载使用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羁旅诗,体裁为五言绝句。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郁闷与悲愤。这首诗大约作于作者漫游吴越时,与《问舟子》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逐句释义: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
移舟:移船(就岸)。
泊:停船。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烟,一作“幽”。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客愁新:又新添了客中的愁思。客,指作者自己。愁:指思乡之愁。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原野空旷辽阔,天空好像比树还低;江水清澈,月亮倒映其中,与人靠得那么近。
野旷:原野空旷。野,原野。旷,空而宽阔。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江清:江水清澈。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在靠近人。月,指江中月影。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羁旅诗,是作者漫游途中停泊在建德江边时所作,通过描写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孤独伤感之情,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
头两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笼罩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作者自指。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
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后两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切逼真。“野旷天低树”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江清月近人”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作者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
名家点评:
《鹤林玉露》:孟浩然诗云“江清月近人”,杜陵云“江月去人只数尺”,子美视浩然为前辈,岂祖述而敷衍之耶?浩然之句浑涵,子美之句精工。
《唐诗解》:客愁因景而生,故下联不复言情,而旅思自见。
《唐诗别裁》: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
《茧斋诗谈》:“低”字、“近”字,宋人所谓诗眼,却无造作痕,此唐诗之妙也。
《唐诗真趣编》:“低”字从“旷”宇生出,“近”字从“清”字生出。野惟旷,故见天低于树;江惟清,故觉月近于人。清旷极矣。烟际泊宿,恍置身海角天涯、寂寥无人之境,凄然四顾,弥觉家乡之远,故云“客愁新”也。下二句不是写景,有“愁”字在内。
《唐人绝句精华》:诗家有情在景中之说,此诗是也。
《宿建德江》题图 《宿建德江》,华三川(1930—2004)作 《宿建德江》瓷画,钟福洪绘
试题精选:
1.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乡愁的思路和手法。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象低压在树木之上,使心情更觉压抑,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2.诗的第三、四句创造了怎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原野辽阔无垠,天地相连,天比树低,水月映照,仿佛月在身边。描景状物非常真切动人。
3.“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的基调。
4.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参考答案: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统摄全诗内容的是哪一个字?
参考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愁思,统摄全诗内容的是“愁”字。
6.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移舟泊烟渚”,此句点题兼写环境。“移舟”点出江行,“泊”字点出题面上的“宿”字,而“烟渚”二字,既写出了江边烟雾茫茫的时空环境,也体现了日暮无归的莫名惆怅,又为下面抒写羁旅客愁作了铺垫。
7.“日暮客愁新”中“新”有何内涵?
参考答案:“新”的内涵丰富。一方面,它明说“日暮”引发了“新”的客愁,即无归之愁;另一方面,又暗示了“新愁”之外,自己心中还有许多旧忧。
8.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作赏析。
参考答案:“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工整的对偶句写景:野旷、天低、江清、月近。一写远眺,一写近观,抓住建德江畔景色的特点,写出它的自然之美,并以清新之景衬羁旅之愁,使情物化。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B. 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作了准备;第二句中“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
C. 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切逼真。
D. 此诗前两句为情借景抒情,后两句为触景生,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
参考答案:D。正确的说法是: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
10.这首诗是怎样抒发情感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11.分析三、四两句中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参考答案:这两句借景抒情,表面是写日暮时刻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与舟中人是那么近,旷野无垠唯有明月近人,我们能想象到诗人羁旅的惆怅、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等千愁万绪涌上心头,在表现手法上一隐一现,一虚一实,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构成了一种人宿建德江、心随明月去的意境。(意对即可)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99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年),唐朝诗人。以字行,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其诗清淡雅致,长于写景,多反映隐逸生活。有《孟浩然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267首,句二联。(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