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鬼簿》,记述中国金、元时戏曲、散曲作家的专著。作者钟嗣成(约1275~1345),字继先,号丑斋。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寓居杭州。“以明经累试于有司,数与心违,因杜门养浩然之志。著《录鬼簿》,实为己而发之。”(《录鬼簿续编》)书中将“门第卑微,职位不振,高才博艺,俱有可录”的曲家,包括前辈、方今、相知或闻名而不相知的“名公、才人”,如董解元、关汉卿、王实甫、宫天挺、黄公望等,按时代先后,记录他们的籍贯、生平和作品名目,并为部分作者撰写吊词。
初稿成于元代至顺元年(1330)。元统二年(1334)后和至正五年(1345)又作过两次修订,由原来的1卷扩充为2卷。所收作家152人,作品名目共400多种,是现存元人记述元杂剧史实的重要文献资料。其中的曲家小传、吊词以及自序、后记,表明作者对戏曲创作的看法和对作家的评价,虽仅寥寥数语,却颇具见识。流传版本,主要有手抄《说集》本1卷,明天一阁蓝格抄本2卷,明崇祯时孟称舜《古今名剧合选》附刻本1卷,清康熙时曹寅《楝亭藏书十二种》本2卷。天一阁抄本后,附《录鬼簿续编》1卷,约编成于明洪熙、宣德之际。作者未署名,一说为贾仲明。体例与《录鬼簿》相似,通过人物传记反映元末明初杂剧、散曲概况。著录钟嗣成、罗贯中等作家71人,杂剧名目78种。
为您推荐
张可久,中国元代散曲作家。一说名久可,号小山。庆元(今浙江宁波)人。多年任下级官吏,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渐、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坎坷不得志。部分作品如〔庆东原〕《和马致远先辈韵》等抒发穷通无定,世态炎凉的感..
《西厢记》问世以后,广泛流传。元末无名氏的《冯玉兰》杂剧的曲文中,已把王实甫创造的武艺高强的“惠明僧”作为典故来举。到了明代,《西厢记》几乎已经家喻户晓。明代的著名戏曲家和评论家如徐渭、李贽和汤显祖等都..
《西厢记》情节曲折,波澜迭起,悬念丛生,引人入胜。全剧接连不断的起伏跌宕,常给人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感。《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有两条线索:
以老夫人为一方,莺莺、张生、红娘为另一方的矛盾。这是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
《西厢记》故事直接来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此外,流传的西洛书生张浩与东邻女李莺莺踰墙相会、终成眷属的故事,以及蒲妓崔徽为裴敬中憔悴而死的传说,在题材和人物、情节上对《西厢记》都..
杂剧,中国古代戏剧样式。它是在前代戏曲艺术、说唱艺术尤其是在宋官本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约在金末元初之际逐渐完备而趋于成熟,到元朝统一全国之后进入繁荣时期。
杂剧的体裁多为一本四折的形式..
睢景臣,中国元代散曲家。一作睢舜臣,字景贤。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曾撰有《屈原投江》、《牡丹记 》、《千里投人》3部杂剧。散曲作品仅存套曲3首。他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散套,是元代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