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枋得文学成就①

散文

  谢枋得为文推尊欧、苏,认为-欧苏起遐方僻壤,以古道自任,发为词华,经天纬地,天下学士皆知所宗-。他对宋末文风颇表不满,指出-七十年来,文体卑陋极矣-(《与杨石溪书》),于是以振兴斯文自任。

  他的散文格调高奇,很有气势。他写了大量的书、序、记、启等方面的文章,“文词清丽,高迈奇绝,汪洋演迤,自成一家”。他所作文章,切中时弊,令人读之泣下。如《谒辛稼轩先生祠记》、《上丞相留忠斋书》、《上程雪楼御史书》、《与参政魏容斋书》等都是文中上品,不可多得。《上丞相留忠斋书》写得慷慨愤激,义正词严;《送史县尹朝京序》。则有见解有感情,于唐宋赠序文中,颇具特色。《宋辛稼轩先生墓记》记辛弃疾垂殁之语,以为其-精忠大义,不在张献忠、岳武穆下-,高度评价辛弃疾的爱国精神,也正反映了他自己的节操。《上程雪楼御史书》中写道:“某三十一而仕,五十一休官,平生实历,不满八月,俸禄无一毫归家养亲,己不可言孝矣……亲丧在浅土,贫不能礼葬,苫块余息,心死形存”。所谓悠悠寸草心,十分感人。在《与参政魏容斋书》中“宋室遗臣,只欠一死。上天降其才,其生也有日,其死也有时,某愿一死全节矣,所恨时未至耳。”更足以证明他决心为国殉难,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诗词

  谢枋得诗伤时感旧,沉痛苍凉,诗风朴素端正,有时也饶有韵致。如《武夷山中》写道:“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述其转徙山中的十年岁月,颇含隐痛。

  《初到建宁赋诗一首》是他北上前的诀别诗,起句即以“雪中松柏愈青青”自喻,高风亮节,视死如归,亦感人至深。

  谢枋得的诗大都是在民族存亡严重关头,同南宋奸臣、蒙古贵族统治者作斗争时所作,因而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元旦阻雨》、《春日闻杜鹃》、《寄谢叔鲁》、《思亲》等诗中,通过对故国的怀念舆留恋,表达了他对复国还乡的强烈希望,抒发了一个爱国者光阴磊落的胸怀。

  在《别二子及良友》一诗中,他又以雪中松柏自比,比喻自己永远独立不移的民族气节,表明他为坚持民族大义,敢于傲霜斗雪的铁骨松风。

  南宋灭亡后,孤单一人,卖卜为生,因而深知人民疾苦,写出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如《蚕妇吟》中,就深刻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辛苦,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败。他描写道:“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天还没亮,蚕妇就起床查看,担心蚕多了,桑叶不够吃,而此时达官贵富们还在歌舞宴乐,多似“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啊!

  枋得的诗还擅用隐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如《庆全庵桃花》。他借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其居民为避秦乱而隐居此地,来反映自己的处境。“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谢枋得的一些小诗也写得隽永清鲜,情意盎然。

  如《觅茶》:“茂绿林中三五家,短墙半露小桃花。客行马上多春日,特叩柴门觅一茶。”

  再如《小孤山》:“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其他

编辑《千家诗》

  《千家诗》原名《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宋朝刘克庄编辑。南宋末年谢枋得对原有《千家诗》有所整理增删,成为谢枋得编辑《千家诗》。从此《千家诗》有两种版本并行与世。

《叠山集》

  所著《叠山集》16卷,有《四部丛刊》影印明刊本。他评点的《文章轨范》,以文章类别编选文章,是南宋一部重要的评注选本,被誉为集合宋人评点学之大成。

为您推荐

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历史源流

  生态文学批评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1972年,约瑟夫·米克(JosephW.Meeker)在《生存的喜剧:文学生态学研究》(TheComedyofSurvival:StudiesinLiteraryEcology,1972)中提出“文学生态学”的概念,..

创新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路径选择

  当前,我国正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提高教学质量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创新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任务,以创新专业建设理念为切入点,以金课建设和核心能力锻造为着..

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继续教育(时称成人高等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恢复办学以来,一度蓬勃发展。众所周知,由于十年动乱,一大批青年学子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造成人才青黄不接。国家在恢复高考制度之后,为应对人才匮乏问题,及时恢复..

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

小学生汉语言文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环境因素影响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有的学生不能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有的学生不愿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还有的学生表达出来的想法和自己所想的不一样。形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

提升小学生汉语言文学运用能力的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汉语言学习环境   创造良好的语言教学环境,是提升汉语言文学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根据课本内容以及课程标准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在符合标准的情况下,挖掘出小学语文课堂的内涵,创造符合小..

畸形的阳刚文学的产生

在中国历史上,所谓帝王这些极其重要的几百个人物,统治了世世代代的亿万臣民。以他们的名字作为皇朝的代号,本身就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因素课题。而他们的文学作品,也成为一种独特的景观,需要认真对待。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