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约1155~约1221),中国南宋词人、诗人。字尧章。人称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姜夔早岁孤贫,依姊居于汉川(今湖北汉阳西北)。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南游长沙,浮湘江,登衡山,赴吴兴,居苕溪白石洞天附近,自号白石道人。中年以后,长居临安(今杭州),来往江、浙、赣、皖。早年从学于萧德藻,德藻赏识其才,以兄女妻之。后又与范成大、杨万里、尤袤、辛弃疾、楼钥、叶適、京镗等交游。庆元间,上《大乐议》、《圣宋铙歌鼓吹曲》。
姜夔为人狷洁清高,“襟怀洒落如晋、宋间人”(陈郁《藏一话腴》内编卷下)。在诗、词、文、诗歌理论等方面均有卓著贡献,而以词成就最高。其词多写羁旅之愁、身世之感与惜别之情,如〔一萼红〕“古城阴”、〔八归〕《湘中送胡德华》、〔玲珑四犯〕《越中岁暮闻箫鼓感怀》等,皆能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其怀念合肥旧欢之作如〔踏莎行〕“燕燕轻盈”、〔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鹧鸪天〕“肥水东流无尽期”等,尤情真意切,尽出胸臆。姜夔工于咏物,其咏蟋蟀的〔齐天乐〕,咏梅的〔暗香〕“旧时月色”、〔疏影〕“苔枝缀玉”均为后世所传诵。咏叹时事以〔扬州慢〕“淮左名都”、〔永遇乐〕“云鬲迷楼”为最有名,前者写金兵南侵后扬州的荒凉,后者抒发澄清中原的大志。怀古之作〔点绛唇〕“雁燕无心”、写景之作〔念奴娇〕“闹红一舸”等,也皆脍炙人口。张炎用“清零”二字概括白石词格,说“如野之孤飞,去留无迹”(《词源》)。姜夔词风神潇洒,意度高远,仿佛有一种冷香逸气,令人挹之无尽;色泽素淡幽远,简洁淳雅,能给人以隐香清虚之感;笔力疏峻跌宕,言情体物,善用健笔隽句,造成刚劲峭拔之风。姜夔精通乐律,集中多有自制之曲,其中17首自注工尺旁谱,是研究宋代词乐的珍贵资料。姜夔生前盛负词名,黄昇《花庵词选》认为他“不减清真,其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对后世影响很大,清代浙西派领袖朱彝尊、厉鹗等人对他尤为推崇。
姜夔散文成就主要在于词序,如〔扬州慢〕、〔湘月〕、〔念奴娇〕等词的小序,皆短小精致,清峻高远,但内容常与词意重复。
姜夔诗在当时很著名,尤擅七绝,格调高秀,饶有神韵。《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绝句最为杨万里所称道,称其有“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其诗早年从江西诗派入手,后来受尤袤、杨万里等人影响,转而取法晚唐陆龟蒙、皮日休。
他的《白石道人诗说》与《白石道人诗集自序》,集中反映了他的诗歌理论,是他出入江西诗派的创作经验总结。《诗说》论述范围较广,提出了气象、体面、血脉、韵度、布置、精思、用事、活法、含蓄、意格、句法、高妙等一系列范畴和法则。其《自序》自述学黄庭坚的弊病后,主张做诗应“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成为“余之诗,余之诗耳”。
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有《四部丛刊》本,《白石诗说》(《白石道人诗说》)附刻集后。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夏承焘校辑《白石诗词集》,1986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有孙玄常《姜白石诗集笺注》。《白石道人歌曲》6卷、歌词别集1卷,有《彊村丛书》本,1961年中华书局出版有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198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有排印本。《续书谱》有明刻本、《丛书集成》本,《绛帖平》有明抄本、《四库全书》本。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