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①

  王禹偁(954—1001年),北宋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曾任主簿 、知县、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礼部员外郎、翰林学士等职。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曾上《端拱箴》、《御戎十策》等,提出重农耕节财用,任贤能抑豪强,谨边防减冗兵等利国利民之策,为此屡遭贬斥。王禹偁为了革除北宋初期文坛上沿袭唐末五代颓靡纤丽的文风,以宗经复古为旗帜,倡导继承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精神,主张“远师六经”,“近师吏部(韩愈)”,写“传道明心”的古文。他的散文作品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语言晓畅。代表作有《待漏院记》、《唐河店妪传》、《录海人书》、《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等。苏轼称其“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王元之画像赞并序》)。在诗歌方面,他崇敬杜甫、白居易,在创作中力求符合白居易“歌诗合为事而作”。诗的内容较丰厚,有关怀民情的政治诗,抒发郁愤的谪居诗,流连风光的景物诗,官场应酬的赠和诗等。《对雪》、《感流亡》、《对雪示嘉祐》等诗继承发扬了杜甫“三吏”、“三别”与白居易“秦中吟”的现实主义风格。另如《畲田词》、《村竹》等诗,清新质朴,风格简雅古淡,平易流畅。他的长篇诗歌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之风。今存王禹偁自编《小畜集》三十卷,有《四部丛刊》本。另有王汾裒辑《小畜外集》,有清光绪年间孙星华刻本。共存诗580余首,存词一首。






  王禹偁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王禹偁登进士第,授成武县(今属山东)主簿,迁大理评事。次年,因办事干连,得朝廷赏识,升任长洲(今江苏苏州)知县。端拱元年(公元988)王禹偁参加中书试,被授为右拾遗、直史馆,召赴京城。端拱二年(公元989)契丹南下,易州陷落,形势紧张,宋太宗下诏,求御敌之策,王禹偁上书《御戎十策》,得到宋太宗和宰相赵普的支持,被任命为左司谏、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令。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庐州尼姑道安诬告著名文字学家徐铉,当时王禹偁任大理评事,执法为徐铉雪诬,又抗疏论道安诬告之罪,触怒太宗,第一次被贬为商州(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淳化四年移官解州(今属山西),同年秋召回京城,不久又外放,随即召回,任礼部员外郎,再知制诰。

  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任翰林学士、知审官院兼通进司,负责撰写文武官员选授、勋封、审阅内外奏章。因直言敢谏而屡屡得罪皇帝和权臣,第二次遭贬谪,以工部郎中贬知滁州(今安徽滁县),次年改知扬州。真宗即位(公元997年),再召入都,复知制诰,上书提出“谨边防”,“减冗兵,并冗吏”等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撰修《太祖实录》,因直书“杯酒释兵权”史事,引起宰相的不满,又遭谗谤,第三次被贬出京城,出知黄州(今湖北省黄冈),故世称王黄州。咸平四年冬改知蕲州(今湖北蕲春)。咸平四年在蕲州卒,年四十八。朝廷闻讣追悼,厚葬于巨野龙泉寺东酒庄(今属嘉祥县),立墓碑,建乌头门,旌表天下。《宋史》与《东都事略》有传。

  王禹偁自编《小畜集》30卷,今有《四部丛刊》本。另有其曾孙王汾裒辑《小畜外集》,有清光绪年间孙星华刻本。近人徐规所著《王禹偁事迹著作编年》,收集佚诗佚文多篇。

  王禹偁为官清廉,直言敢谏。端拱初年,太宗下诏纳言,时任右拾遗的王禹偁,立即献上《端拱箴》一文,对封建统治阶段的奢侈生活做了深刻的揭露,“一裘之费,百家衣裳”、“一食之用,千人口腹”。他斥责统治者“聚民膏血”,而对于“室无环堵、地无立锥”的广大贫苦人民,则表示深切的同情。并劝告太宗选贤任能,做一个勤政爱民的君主。端拱二年,京师大旱,王禹偁上疏说:“一谷不收谓之馑,五谷不收谓之饥。今旱云未霑,宿麦未茁,国无积蓄,民饥可忧”。建议“除宿卫军士、边庭将帅外,从君臣,依次减少奉禄,放赈救灾,待丰年后再恢复如常。吾虽家贫俸薄,甘愿首先捐献,以济苍生。”由于触犯统治阶级的利益,未能实行。从太宗淳化元年到真宗咸平元年的八年间,因他刚直敢言,一生中三次受到贬官的打击,乃作《三黜赋》,申明“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吾当守正直兮佩仁义,期终身以行之”,表现了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王禹偁在政治上主张改革。在《端拱箴》、《三谏书序》、《御戎十策》以及知扬州时作的《应诏言事疏》等著作中,他提出了重农耕、节财用、任贤能、抑豪强、谨边防、减冗兵冗吏、淘汰僧尼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主张。至道三年五月,真宗下诏纳言,他又上疏言五事:提出加强边防、减少冗兵冗吏、沙汰僧尼、严格官员选拔、谨防小人得势等主张。王禹偁的上疏虽大多数未被太宗、真宗采纳,却为宋仁宗时范仲淹等人的"庆历变法"开了先声。

  王禹偁在文学上提倡革新,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奠基者。

  北宋初期,文坛上沿袭唐末五代颓靡纤丽文风。王禹偁为了革除这种流弊,以宗经复古为旗帜,提倡继承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精神,“句之易道,义之易晓”(《答张扶书》),反对艰深晦涩,雕章琢句,为后来的欧阳修、梅尧臣等人的诗文革新运动开辟了道路,因此颇受后人推重。

  他的散文作品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语言晓畅。主张“远师六经”,“近师吏部(韩愈)”,写“传道而明心”的古文。他特别强调“不得已而言”,发挥了韩愈古文理论与实践中“文从字顺”的一面。《待漏院记》是一篇政论,提出“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的论题,规劝执政者要勤政爱民,而不能“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义正辞严,笔触锋利。其代表作《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写于贬官黄州时期。文中极力渲染谪居之乐,把省工廉价的竹楼描绘得幽趣盎然,含蓄地表现出一种忿懑不平的心情。文章多用排比,音调优美,富于诗味。《唐河店妪传》记述边地一位老妇人机智杀敌的故事,又借题发挥,谴责了当权者在军政措施上的不当,既有生动的人物描写,又有恳切的议论。此外《录海人书》、《答张扶书》等都是他散文的代表作品。作为宋初最重要的散文家,他的古文理论和创作,对宋代散文风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苏轼称他“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王元之画像赞并序》),当非溢美之辞。

  在诗歌方面,王禹偁推崇杜甫和白居易。他说过:“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他在创作中努力实践白居易“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对雪》、《感流亡》、《竹□》、《对雪示嘉□》等诗,以深厚的同情描写了当时农民、士兵的苦难境况,揭露了现实的黑暗,而且严于针砭自身,继承和发扬了杜甫“三吏”、“三别”与白居易《秦中吟》的风格。《畲田词》五首生动地记录了山区刀耕火种的情景,赞扬了普通人民勤劳刻苦和团结互助的美德。

  他的诗同散文一样,语言平易流畅,风格简雅古淡。他还有一些写景抒情的短诗,却笔调清丽,饶有风韵。如《村行》描绘了山村黄昏的动人情景和诗人的感触。他还善于向民歌吸取思想艺术营养。如《畲田词》:“鼓声猎猎酒醺醺,斫上高山入乱云。自种自收还自足,不知尧舜是吾君。”洋溢着劳动者的乐观感情,饶有民歌清新活泼的风味。他的长篇诗歌,叙写自己生平事迹与怀抱,能挥洒自如,畅所欲言,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风气。林逋称赞他:“纵横吾宋是黄州。”胡仔也说:“国初沿袭五代之余,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故王黄州主盟一时。”(《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二)

为您推荐

宋诗纪事①

《宋诗纪事》,宋代诗歌资料汇集。清代厉鹗(1692—1752年)辑。共100卷。录宋诗作者3812家,各系以小传。以事存诗,以诗存人。有关传记性质的事,列于作者小传之后、诗之前;有关诗的本事,列于诗后。无事可采、无他书征引而又有..

惠崇①

  惠崇,北宋僧人画家、诗人。建阳(今属福建)人,一作淮南人。为宋初九僧之一,工诗善画,诗风宗晚唐。   惠崇与剑南希昼、金华保暹、南越文兆、天台行肇、汝沃简长、贵城惟凤、江南宇昭、峨眉怀古合称九僧;与魏野、寇准、..

徐铉①

  徐铉,五代宋初著名文学家、文字学家、诗人,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十岁能属文,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仕吴为秘书郎。仕南唐,历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归宋,为散骑常侍,坐贬卒。铉文思敏速,凡所撰..

宋诗别裁集①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①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国北宋继唐代古文运动而起的文学革新运动。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主张对诗、文进行革新。 背景  北宋初年,面对土地兼并日剧,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政治斗争日趋尖锐,一些开明的中下..

江湖派①

江湖派,南宋时期的一个诗派。因书商陈起所刊《江湖集》、《江湖前集》、《江湖后集》、《江湖续集》等诗歌集而得名。江湖派诗人的生活年代不一,身分复杂,有布衣,也有官宦。但其中以那些因功名不遂而浪迹江湖的下层文人的..

宋诗钞①

  《宋诗钞》,宋诗总集。清代吴之振等编。之振家藏书多秘本,与吕留良、吴自牧编选此书,流行于世。《宋诗钞》初集106卷,共收诗人100家,但有目录而未刻出的尚有刘弇、邓肃、黄傒、魏了翁、朱淑真等16家 。收诗1200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