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866年),唐朝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其诗辞藻华丽。与李商隐齐名,号“温李”。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文笔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合称“三十六体”。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其词今存七十余首,收录于《花间集》《金荃词》等书中。《全唐诗》收录其诗作350首。
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生性傲岸,放浪不羁,好讥嘲权贵,取憎于时,尤为宰相令狐绹所不容,因此累年不第。宣宗大中十三年(859),为随县尉,后改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坎坷一生,流落而死。
温庭筠工诗善词。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而成就逊于李。词与韦庄并称,世号“温韦”,而贡献大于韦。其诗今存330首,其中乐府诗多写男女情爱,风格艳丽,与其词风相近,如《春愁曲》写闺怨,语言华美,描写细腻。咏史诗寄慨深沉,可与李商隐同类作品媲美,《过陈琳墓》、《经五丈原》、《苏武庙》等篇,自出机杼,精警动人。其写山水、行旅的近体诗,清新可诵,时有警句。如《商山早行》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深为欧阳修《六一诗话》所赏。其诗集有顾嗣立等《温飞卿诗集笺注》本。另有小说《乾馔子》3卷,原书失传,《太平广记》录有33篇。
温庭筠精通音乐,善鼓琴吹笛,号称有弦即弹,有孔即吹。他又长期出入秦楼楚馆,经常接触市井新声,成为中国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他既借用民间词的形式,进行改造加工,定型了词体,统一确立了词的形式规范;又继承了中唐以来文人曲子词的传统,建立起符合文人审美趣味的艺术范式。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其词当时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连宣宗皇帝也喜爱他的《菩萨蛮》。五代其他花间词人多奉为典范,形成花间派,后人尊之为“花间”鼻祖。宋人作词,也多学其体,直至宋末,张炎仍主张作小令“当以唐《花间集》中韦庄、温飞卿为则”(《词源》卷下),影响深远。
温庭筠词,五代时曾有《金荃集》行世,后不传。今传温词,主要有《花间集》所载66首。近人刘毓盘和王国维辑本,分别录词72首和70首,不尽可靠。曾昭岷《温韦冯词新校》和中华书局版《全唐五代词》录69首,较完善可信。
事迹参王定保《唐摭言》和孙光宪《北梦琐言》各卷、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卷八、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温飞卿系年》。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