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集子,为其弟子李汉所编,外集为宋人所辑。现存韩集古本,以南宋庆元魏怀忠所编刻的《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为最善,它保存了不少原本已失传的宋人旧注,今有影印本。南宋末廖莹中世綵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遗文》,经明代徐氏东雅堂翻刻后,最为通行,系全录朱熹《考异》和节录五百家注而成。廖氏原刻今有影印本。诗集单行注本,清代有顾嗣立《昌黎先生诗集注》、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 两种。今人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是另行系年的集注本。
为韩集作校勘或补注而不列正文的,宋代有方崧卿《韩集举正》、朱熹《韩文考异》,清代有陈景云《韩集点勘》、王元启《读韩记疑》、沈钦韩《韩集补注》、方成珪《韩集笺正》,近人有徐震《韩集诠订》。
韩愈生平事迹,见于皇甫湜《昌黎韩先生墓志铭》、《韩文公神道碑》和李翱《韩公行状》,这是最原始的材料。新、旧《唐书》有韩愈本传,朱熹有对韩愈本传的详注。编为年谱、年表的有好几种,以宋洪兴祖《韩子年谱》最为详备。方崧卿《年谱增考》即合刻在洪谱各条之后。今人徐敏霞有《韩愈年谱》,张清华有《韩愈年谱汇证》。
有关韩愈的研究中,王鸣盛《蛾术编》、郑珍《巢经巢文集》、俞樾《俞楼杂纂》诸书有关条目或文章,具有学术价值。赵翼《瓯北诗话》、方东树《昭昧詹言》、林纾《韩柳文研究法》中有关部分,是评论诗文的代表著作。单篇论文,以近人陈寅恪《论韩愈》为最著名。
为您推荐
一.文化的还原
寻根溯源是汉学论着翻译中不可忽视的技术问题之一。汉籍本身浩如烟海,文化内涵又广博精深,海外学者对它的征引宛若随意采撷,典故难寻;对它的解释或体认有时推陈出新,有时又似是而非,因此译文难..
在50—70年代这个时间范畴里,意识形态不仅表达了国家现代性追求的方式,同时它也是一切领域的决疑术,是知识范畴的意义体现,人们普遍相信意识形态可以处理所有的公共事务。就文艺学而言,它规约的范畴不仅是有限的,而且..
政治文化揭示了由不同的人组成的社会群体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并用“群体无意识”的概念揭示了民族群体的政治心态。这种心理结构特征需要指出的是,埋藏在记忆深处的情感,并不是也不可能是自然生成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宣..
(一)关于罗贯中的籍贯
明代以来,关于罗贯中的籍贯有东原、太原、钱塘诸说。多种明代《三国》刊本均题署“东原罗贯中”,加上嘉靖元年本卷首的庸愚子(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等文字记载,是为“东原”..
老子倡言“绝圣弃智”、“美言不信”,似乎不像儒家孔孟那样重视语言表达,罗根泽即认为:老子“既然反对美,反对言,则借助于美与言的文学,更不必说了。”[20](P60)老子诚然无意于沉思翰藻,然而正如鲁迅所云:“然文辞之美富者,..
老子以清虚自守,卑弱自持为其哲学根基,以“无为”、“不争”为处世准则,然而老子并未忘怀世事。鲁迅独具慧眼,认为:“老子之言亦不纯一,戒多言而时有愤辞,尚无为而欲治天下。”[1]《老子》文多“愤辞”的忧世之言和“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