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后人每以“陶韦”或“王孟韦柳”并称,将他归入山水田园诗派。他学习陶渊明,不但写了“慕陶”(《东郊》)和《效陶彭泽》)的诗,而且有许多“不曰效陶,实自真意”(《郊居言志》刘辰翁评)的作品。如“临流意已凄,采菊露未晞。举头见秋山,万事皆若遗”(《答长安丞裴说》)等诗句,都充满着陶诗那种恬淡平和、真率自然的精神。和陶诗一样,他的诗歌洋溢着对自然、人生和亲友的热烈而真挚的情感。他的山水诗如《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中的“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在描绘江上暮雨钟声、独鸟归飞的景色之中,传达出对亲友的怀念之情。《寄全椒山中道士》一诗,虽情景比较幽寂,但诗中有人,语言凝练自然,在韦诗中别具境界。其他如“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赋得暮雨送李胄》)、“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寺居独夜寄崔主簿》)、“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游开元精舍》)、“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等,写景优美细腻,能传达出人所不易说出的感受。又如《幽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兴寄深微。《滁州西涧》中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写景如画,甚为后世称许。而《象西塞山》所写的“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岚横秋塞雄,地束惊流满”,则又显露了韦诗中雄豪的一面。他的《观田家》等诗反映了稼穑的艰难和农民的疾苦,描写了“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的景况,这又使他不同于王维和孟浩然,开启了张籍、王建乃至南宋范成大反映农民疾苦的田园诗作。
韦应物各体皆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与元九书》)。但韦诗也有秾丽秀逸的一面,所以宋濂说韦诗“一寄秾艳于简淡之中”(《答章秀才论诗书》)。韦应物的五言古体主要是学陶渊明,但是山水写景等方面,也接受了谢灵运、谢朓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源出于陶,而熔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但以为步趋柴桑(陶渊明),未为得实”。此外,韦应物偶亦作小词。
韦应物原有集10卷,北宋王钦臣重加编定,题名为《韦苏州集》。后迭经刊刻,续有增补,今存南宋乾道刻本递修本《韦苏州集》10卷、《补遗》1卷。此外有南宋书棚本、明嘉靖华云刻本(改题《韦江州集》)等,均出自乾道本。南宋刘辰翁曾评点韦集,有明成化张习刻本、明刻朱墨套印本(附入白居易、高棅等人评语)。又有明刻刘辰翁校点、袁宏道参评《韦苏州集》5卷本等。今人陶敏、王友胜有《韦应物集校注》(199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孙望《韦应物诗集系年校笺》(2001年中华书局出版)。
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孙望《韦应物事迹考述》、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韦应物系年考证》可参看。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