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约748—829年),唐朝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广德二年(764年)随家迁居洛阳。代宗大历四年(769年)中进士,建中四年(783年)举书判拔萃。任郑县主簿。久不迁,四次从军。德宗贞元十三年(797年),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有《献刘济》诗。十六年游扬州等地,写反映江南风光的优美诗篇。宪宗元和后入朝,历任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右散骑常侍、太子宾客、左散骑常侍。文宗大和元年(827年)以礼部尚书致仕。为中晚唐的重要诗人,尤以七言绝句和边塞诗著称。有《李君虞诗集》。《唐才子传》卷四有传。《全唐诗》收录其诗作170首。
李益是中唐边塞诗人代表。曾历朔方、邠宁、幽州,自编从军诗50首,主要抒写士卒久戍思归怨情,虽有壮语,却多感伤,已失盛唐乐观豪迈精神。长于绝句,尤工七言。明胡应麟《诗薮》云:“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等,皆可与太白、龙标(王昌龄)竞爽”,律诗《喜见外弟又言别》、《同崔邠登鹳雀楼》皆名篇。
《李益集》2卷,入《唐百家诗》。《李君虞集》2卷,见《唐百名家全集》。事迹见《新唐书》本传及谭优学《李益行年考》、范之麟《李益诗注》。
从军诗序
李益 君虞长始八岁,燕戎乱华。出身二十年,三受末秩;从事十八载,五在兵间。故其为文,咸多军旅之思。自建中初,故府司空巡行朔野。迨贞元初,又忝今尚书之命,从此出上郡、五原四五年,荏苒从役。其中虽流落南北,亦多在军戎。凡所作边塞诸文及书奏余事,同时幕府选辟,多出词人。或因军中酒酣,或时塞上兵寝,相与拔剑秉笔,散怀于斯文。率皆出于慷慨意气,武毅犷厉。本其凉国,则世将之后,乃西州之遗民与?亦其坎(凛左换土)当世,发愤之所致也。时左补阙卢景亮见知于文者,令余辑录,遂成五十首赠之。(清张澍编《李尚书诗集》)
旧唐书本传
李益,肃宗朝宰相揆之族子。登进士第,长为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为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词。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画为屏障;“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之句,天下以为歌词。然少有痴病,而多猜忌,防闲妻妾,过为苛酷,而有散灰扃户之谭闻于时,故时谓妒痴为“李益疾”;以是久之不调,而流辈皆居显位。益不得意,北游河朔,幽州刘济辟为从事,常与济诗而有“不上望京楼”之句。宪宗雅闻其名,自河北召还,用为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自负才地,多所凌忽,为众不容,谏官举其幽州诗句,降居散秩。俄复用为秘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转右散骑常侍。大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
诗评十则
唐李益《竹窗闻风早发寄司空曙》诗云:“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幸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异闻集·霍小玉传》为 “开帘复动竹”,改一门字,遂失诗意。然此句乃袭乐府《华山畿》词耳。词云:“夜相思,风吹窗帘动,言是所欢来。” (宋·吴幵《优古堂诗话》)
大历以后,吾所深取者,李长吉、柳子厚、刘言史、权德舆、李涉、李益耳。(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十九)
“马上相逢久,人中欲认难”、“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皆诗人会故人诗也。久别倏逢之意,宛然在目,想而味之,情融神会,殆如直述。前辈谓唐人行旅聚散之作,最能感动人意,信非虚语。戴叔伦亦有“岁月不可向,山川何处来”,意稍露而气益畅,无愧于前也。(宋·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五)
李益、卢纶,皆唐大历十才子之杰者。纶于益为内兄,尝秋夜同宿,益赠纶诗曰:“世故中年别,余生此会同。却将愁与病,独对朗陵翁。”纶和曰:“戚戚一西东,十年今始同。可怜风雨夜,相问两衰翁。”二诗虽绝句,读之使人凄然,皆奇作也。(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九)
李益五古,得太白之深,所不能者澹荡耳。太白力有余间,故游衍自得;益将矻矻以为之。《莲塘驿》《游子吟》自出身手,能以意胜,谓之善学太白可也。(明·陆时雍《诗镜总论》)
盛唐人工于缀景,惟杜子美长于言情。人情向外,见物而自见难也。司空曙“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李益“问姓惊初见,称名识旧容”,抚衷迷愫,罄快快矣。因之思三百篇,情绪如丝,绎之不尽,汉人曾道只语不得。(同上)
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诸篇,皆可与太白、龙标竞爽,非中唐所得有也。(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
李君虞生长西凉,负才尚气,流落戎旃,坎(凛左换土)世故,所作从军诗悲壮怨转,乐人谱入声歌,至今诵之,令人凄断。(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七)
唐人诗谱入乐者,初、盛王维为多;中、晚李益、白居易为多。(同上卷二十六)
君虞边塞诗最佳,《征人歌》《早行》等篇,好事者画为屏障。(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二)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