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年谱①

  • 约开元十年(722),五岁的岑参开始读书。约开元十四年(726年),九岁的岑参开始创作文章。
  • 约开元二十年(732年),十五岁的岑参移居嵩阳(今河南登封县)。
  • 约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二十岁的岑参西上长安,献书阙下,但没有得到提擢,之后屡次奔走在长安、洛阳之间大约十年。
  •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江宁丞,岑参作《送王大昌龄赴江宁》以送。
  • 天宝三载(744年),岑参以第二人登进士第,之后是三年的守选期。
  • 天宝四载(745年)春,岑参从长安出发,沿京洛大道东进,在孟津渡过黄河,到达河溯之地,寻找陶处士;然后向东北达到新乡县,拜访县尉王釜;之后经过相州到达邺城,接着抵达了邯郸,又经过清河县到达冀州,之后由冀州向北达到瀛州,而后向西北而行到达安喜县,拜访了三叔父岑棓。夏末秋初时,岑参开始南返,先到井陉,拜访李道士;再到黄河边的黎阳县,渡河到南岸的白马渡,然后向东南直抵颍阳度岁。
  • 天宝五年(746年),岑参由颍阳出发西返长安,先北渡黄河到达旧居之地王屋山,然后北赴晋州,在晋州故地重游;再到绛州,并在参观骊姬墓;之后东渡黄河到达蒲关,在蒲关寄宿;最后到长安杜陵别业,送安喜县人郭乂回乡时作《送郭乂杂言》。为了顺利参加的冬集,岑参再次东去颍阳向州府汇报守选情况,并领取应选解文。在等待官府发放应选解文期间,岑参曾到达匡城县(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南),受到周县尉的招待,后于夜晚到达大梁投宿,又曾和好友韩樽在偃师东拜访景云寺晖上人。秋季,岑参在获得了官府发放的应选解文后西归长安参加冬集,为顺利得到授官而作《感旧赋》分送衙门有关“达人”。
  • 天宝六载(747年)春季,守选期满的岑参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并在获授官后创作了《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 天宝七载(748年),颜真卿任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岑参在长安作《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以送。次年(749年),高仙芝入朝,表岑参为右威卫录事参军。岑参于是出塞,赴安西担任高仙芝幕府掌书记。
  • 天宝十载(751年)三月,高仙芝获授武威太守、河西节度使,其幕僚岑参等收到消息后前往武威。在武威期间,岑参作有《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等诗。后高仙芝兵败还朝,岑参便东归,六月到达临洮,后约于初秋到达长安。
  • 天宝十一载(752年)秋季,岑参与杜甫、高适、储光羲、薛据在长安同登慈恩寺塔,作《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次年(753年)春季,颜真卿出为平原郡太守,岑参作《送颜平原》以送。
  • 约天宝十三载(754年),岑参应封常清之辟而入其幕府,再次出塞,赴北庭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五月,封常清出师西征,岑参在后方。冬季,封常清破播仙,凯旋归来时岑参作《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以献。
  • 至德二载(757年)春季,岑参于北庭作《北庭作》。因唐肃宗在凤翔,岑参遂自北庭到唐肃宗行在,并在凤翔作《行军诗二首》等。六月十二日,裴荐、孟昌浩、魏齐聃、杜甫和韦少游五人荐岑参可为谏官,唐肃宗以岑参为右补阙。十月,岑参扈从唐肃宗归长安。
  • 乾元元年(758年),岑参常与左省(门下省)、右省(中书省)两省僚友杜甫、王维、贾至等唱和,作有《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等。次年(759年)三月,岑参大概因为指述权佞而由右补阙转任起居舍人。四月,暂任虢州长史,五月开始出关赴任。
  • 约宝应元年(762年)春季,岑参改任太子中允,不久后兼任殿中侍御史,充任关西节度判官。十月,天下兵马元帅雍王李适会师陕州来讨伐史朝义,岑参任掌书记。大约在冬季,岑参入长安。
  • 约广德元年(763年),岑参改任考功员外郎,次年(764年)转任虞部郎中。
  • 约永泰元年(765年),岑参转任库部郎中。十一月,岑参被贬为嘉州刺史,与少尹成贲一同自长安前往成都。十二月,二人行至梁州(今陕西汉中),因成都政局纷乱滞留其地。
  • 大历元年(766年)二月,杜鸿渐任剑南西川节度使,表岑参为职方郎中,兼殿中侍御使,岑参遂入其幕府。初夏,岑参自梁州(今陕西汉中)前往利州益昌(今四川广元)与杜鸿渐会合,于四月到达利州益昌(今四川广元),六月入剑门关,七月抵达成都。
  • 大历二年(767年)六月,岑参赴嘉州刺史任,作有《招蜀客归》(《招北客文》)等。次年(768年)七月,岑参因被罢官而自嘉州(今四川乐山)东归,到达戎州(今四川宜宾)时受亡命之徒所阻而无法继续沿着水路东归,滞留沪口,后自陆路北归成都。
  • 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逝于成都旅舍,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

为您推荐

高適年谱①

  唐朝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年),高适出生。   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二十岁。于是年前后到长安,后客游梁宋,遂定居宋城(今河南商丘),躬耕取给。自此时起至开元十九年(731年),一直居宋中。   开元十九年(731年),二十八岁。是年起..

岑参诗歌成就①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诗歌意境新奇,风格奇峭,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词采瑰丽,热情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其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在盛唐时代,岑参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

岑参生平简介①

  少孤贫,刻苦学习,遍读经史,开元十七年(729年),举家迁移登封(今河南登封),18岁又移居颍阳(今登封县颍阳镇),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不成,奔走于洛阳和长安这两京之间。天宝三年(744年),进士高第,授予兵曹参军的官职。天宝八年(749年),充任..

岑参①

贺知章史书传记中的贺知章①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十七  天宝初,病,梦游帝居,数日寤,乃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诏令供帐东门,百寮祖饯。御制送诗,并序云:“天宝三年,太子宾客贺知章,鉴止..

高適诗歌成就①

内容  高适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主要有以下几类: 边塞诗   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

高適①

  高適(约700~765年),唐代大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一带)。开元二十年(732年),北游燕赵。二十三年,应征赴长安,落第而归,客居淇上。天宝三载(744年),与李白、杜甫相会,同游梁宋;五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