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①

  王勃(649—676年),唐朝诗人。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一说生于贞观二十三年(649),卒于上元二年(675);一说生于永徽元年(650),卒于仪凤元年(676)。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81首。

《中华经典诵读·学生必背与诵读古诗词》作者简介  王勃(约649—676年),唐朝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交州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初唐四杰”。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但有些诗篇仍流于华艳。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81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一)

  以神童之誉而授朝散郎。乾封元年(666)为沛王李贤的王府侍读。二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上元二年或三年,南下交趾探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文学上,王勃崇尚实用。他主张文章要开物成务 、立言见志,能甄明大义、矫正末流,反映国家兴衰大事。他对当时竞为雕刻、骨气都尽的文坛深表不满;猛烈抨击了“绮错婉媚”的上官体;提出了文学改革的要求。这些主张和他的清俊高华的作品对转变唐初文坛风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王勃诗现有80余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以写离别怀乡之作较有名。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慰勉离别之人,意境开阔,一扫伤离惜别的低沉气息。为唐人送别诗名作。王勃的古诗仅有10余首,它们继承了乐府民歌传统,又能开拓新意境,展示了唐乐府的新面貌。王勃的赋和序、表 、碑、颂等文,今存90余篇,多为骈体,但不乏佳作。《滕王阁序》在唐代已备受推崇,其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脍炙千古。王勃的诗文,虽仍带有六朝“采丽竞繁”的色彩,但其风格清新明朗,已显示出唐代文学的崭新气象。

  王勃还有许多学术著作,但今存的仅有《黄帝八十一难经序》、《平台秘略论赞》。王勃文集今存主要的有明代张燮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清代蒋靖翊著的《王子安集笺注》20卷。另外,罗振玉也辑有《王子安集佚文》1册。王勃生平事迹见《旧唐书·文苑传》、《新唐书·文艺传》和《唐才子传》。

为您推荐

李世民历史事件①

玄武门之变  长兄皇太子李建成知李世民终不肯屈为人臣,而李世民也认为是自己奠下唐朝开国的基业,与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猜忌日深,两派大臣之间互相倾轧。   其中宰相裴寂、谋士王珪、魏徵、东宫卫士将领薛万彻等..

李世民大臣①

宰相  萧瑀(626年任尚书左仆射,627年任尚书左仆射,630年以御史大夫参议朝政,635年-636年以特进参豫朝政,643年-646年任同中书门下三品)   陈叔达(626年任侍中)   封德彝(626年-627年任尚书右仆射)   宇文士及(626年-6..

李世民家庭①

皇后  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生废太子(恒山愍王)李承乾、濮恭王李泰、唐高宗李治,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新城公主。生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崩于贞观十年(公元636年),享年36岁。合葬昭陵地宫。 妃嫔  杨妃:生..

李世民评价①

李世民其他①

书法  在中国书法史上,以行书刻碑的首创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温泉铭》便是行书入碑的代表作。   李世民“以书师虞世南”(《宣和书谱》),常与虞世南论书,并云:“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唯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这..

吴组缃①

  吴组缃(1908~1994),中国作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原名祖襄。安徽泾县人。1994年1月11日卒于北京。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毕业。在大学期间,研读社会科学著作,参加反帝大同盟和左翼文化团体社会科学研究会,写作和发..

蒋光慈①

蒋光慈(1901—1931年),中国现代小说家、诗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者之一。又名蒋光赤,并曾用蒋宣恒、蒋侠僧等名。安徽霍邱人。出生在一个小商人家庭。在芜湖读中学时,积极参加当地反帝爱国学生运动,提倡新文化。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