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①

【生卒】:1899—1966

【介绍】: 小说作家,剧作家,曲艺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先后担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朝友好协会副会长等职务。出版作品48种。其中有话剧单行本12种:《方珍珠》(晨光出版公司1950年出版)、《龙须沟》(北京大众书店、文化生活出版社1951年,晨光出版公司195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1958年、1979年出版)、《春华秋实》(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出版)、《青年突击队》(北京大众出版社1955年出版)、《西望长安》(作家出版社1956年出版)、《茶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198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红大院》(作家出版社1959年出版)、《女店员》(百花文艺出版社1959年出版)、《全家福》(作家出版社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963年、群众出版社1979年出版)、《宝船》(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61年、1979年出版)、《荷珠配》(中国戏剧出版社1962年出版)、《神拳》(中国戏剧出版社1963年出版);歌舞剧《消灭细菌》(辽东人民出版社、宝文堂书店1952年出版);歌剧《大家评理》(宝文堂书店1953年出版);鼓词《别迷信》(山东人民出版社1950年出版);曲剧《柳树井》(宝文堂书店195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964年出版);京剧2种:《十五贯》(北京出版社1956年出版)、《青霞丹雪》(北京出版社1959年出版);通俗读物2种:《大杂院里的人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出版)、《上任》(作家出版社1958年出版);曲艺作品集《过新年》(晨光出版公司1951年出版);小说2种:《无名高地有了名》(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出版)、《正红旗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论文集5种:《和工人同志们谈写作》(工人出版社1954年出版)、《福星集》(北京出版社1958年出版)、《小花朵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63年出版)、《出口成章》(作家出版社196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写与读》(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散文集《我热爱新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年出版);各类选集19种:《老舍戏剧集》(晨光出版公司1953年出版)、《老舍选集》(开明书店1951年、1952年出版)、《老舍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老舍剧作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1978年出版)、《老舍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1982年出版)、《老舍写作生涯》(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出版)、《老舍论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出版)、《老舍小说集外集》(北京出版社1982年出版)、《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老舍文艺评论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老舍选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老舍剧作全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出版)、《老舍曲艺文选》(中国曲艺出版社1982年出版)、《老舍新诗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83年出版)、《老舍幽默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老舍散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出版)、《老舍序跋集》(花城出版社1984年出版)、《老舍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至1984年出版)、《龙须沟·茶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老舍当代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在戏剧方面,尤以话剧作品艺术价值最高,其代表作为《茶馆》和《龙须沟》。剧作大都以北京小地方的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小事为题材,以小见大,表达了赞颂社会主义的重大思想主题。作品不以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取胜,而是采用以人物带故事的方式结构作品,通过复杂的人物形象以及围绕人物组织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生活画面、戏剧片断吸引读者或观众。剧中人物形象多样,囊括旧社会的三教九流和新社会的工学商青妇,大多是具有喜剧色彩的普通人。老舍善于采用寓庄于谐、速写、性格化的对话和戏剧动作等表现手法,幽默风趣,流畅响亮,富有京味的戏剧语言安排戏剧场面和塑造人物形象,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为您推荐

老霜的苦闷①

短篇小说。矫健作。发表于《文汇月刊》1982年第1期。作者塑造了一个长期被左的思想浸透了灵魂的农村老贫农、老党员——老霜的形象。在农村已实行了生产责任制的时候,他仍然顽固坚持“越穷越光荣”,勤劳致富就是“复辟..

老人仓①

中篇小说。矫健作。发表于《文汇月刊》1984年第5期。描写某县人民代表大会主任、原县委老书记郑江东到老人仓山区的一个公社作调查,揭露了农村基层干部欺上瞒下,结党营私的严重问题,其中有的人甚至发展成为不顾群众死活..

老兵新传①

电影文学剧本。李准编剧。中国电影出版社1958年8月出版。剧本描写为支援伟大的解放战争和已经解放了的城市建设,已转业做地方工作的革命老战士战长河同志,主动征得上级领导同意来到“北大荒”。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发..

老舍文集①

老张的手①

诗歌。严阵作。发表于《人民文学》1954年第1期。通过对一双手的描述,写出了千百万农民的代表——老张半生的经历:这双布满疤痕裂口的手,讨了17年饭,扛了22年长工,这双勇敢的手,紧握党给的枪,领导农民与地主和自然灾害做斗争;..

雷锋①

话剧剧本。抗敌话剧团创作组集体创作,贾六执笔。发表于《解放军文艺》1963年7月号。剧本根据雷锋的英雄事迹创作,描写了雷锋一生中为人民做的无数件好事。通过雷锋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情愿做一辈子革命的“傻子”;雨夜送..

黎明的河边①

(1)短篇小说。峻青作。发表于《解放军文艺》1955年第2期。作者以1947年胶东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猖狂进攻为背景,描写了小陈的一家为护送革命干部不惜流血牺牲的感人事迹,歌颂了革命根据地人民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