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高晓声作。发表于《雨花》1979年7月号。作品描写勤俭朴实、坚忍不拔的普通农民李顺大二十多年里的造屋史。土地改革翻身后,李顺大立志造三间小住屋。从此,他一家人开始了艰苦的奋斗。至1957年底,好不容易买齐了砖瓦砂石,可是1958年的“共产风”,刮走了全部建筑材料。六十年代初,靠农村“60条”,他又积攒下造屋资金,而“文化大革命”又使他的积蓄化为乌有。直到1977年乾坤初转,得到退赔,他造屋的理想才付诸实现。但为了弄到奇缺的砖瓦木料,又历尽周折。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左”的思想给这个农民造成的悲惨境遇,集中概括了那段历史时期我国亿万农民的悲苦命运。作品紧扣着主人公的造屋史,刻画出李顺大这个平凡农民的性格。作品语言朴实自然,感情深沉,于夹叙夹议中时见幽默与讽刺,富有江南风味。
为您推荐
(1)短篇小说。李准作。发表于《人民文学》1960年第3期。是李准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小说的女主人公李双双一心冲破家庭束缚,参加社会劳动;劳动中积极肯干,大公无私,这与思想落后的丈夫孙喜旺发生了冲突。结果在李双双的劳..
报告文学。金河作。发表于《鸭绿江》1979年第10期。通过王灿文的历史,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何为学有专长的科技人员提供“用武”之地。王灿文1944年毕业于四川交通大学,被强令为美军当翻译。解放后,由于利欲熏心,搞..
长篇小说。钟理和作。台北学生书局1961年出版。小说以刘致平、刘淑华这对青年男女冲破同姓不得通婚的社会习俗,自由恋爱,双双出走为主线,以笠山农场的经济盛衰为副线,生动地展示了三十年代前后台南山区农村的社会生活画卷..
中篇小说。刘心武作。发表于《十月》1981年第2期。通过对居于十六平方米一家三代六口人在婚姻、恋爱、生活、工作、居住等方面认识和处理中的矛盾冲突,展示了北京普通市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反映了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报告文学。程树榛作。发表于《当代》1980年第2期。曾被周恩来誉为“国宝”的富拉尔基第一重型机器厂,遭到“文化大革命”的破坏,陷入瘫痪。宫本言于1978年出任厂长。他抓领导班子,抓生产,关心群众生活,依靠中坚分子的共同..
诗集。余光中着。1967年在台湾出版。此时余光中的诗作已摆脱了对传统的虚无态度,而向中国古典诗歌回归。诗作常从怀念昔日生活、赞颂故国五千年文明入手,流露出极其浓郁的思国怀乡之情。其中《莲的联想》写于196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