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血泪祭①
短篇小说。中杰英作。发表于《收获》1979年第2期。小说描写“文化大革命”时期某大学一批专家、讲师被解送至广东罗浮山,在这里他们采集动植物标本,发现了罕见的锯牛,生物学专家陈赞和孟明却长眠山中。小说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对科学和人性的践踏,歌颂了具有人情和正义感的山村老人张阿公的纯洁、善良品质。小说善于把景物的描写与人物的心理结合起来,构成情景交融、苍凉悲壮的感情氛围。
诗歌。郭沫若作。发表于《北京日报》1956年10月14日。全诗共五节。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和富于哲理性的语言,以“有生命的山”等一系列意象,描画并揭示出给人以“生命”和“信念”的骆驼这一艺术形象及其内涵,表现了作..
短篇小说。张天翼作。发表于《人民文学》1952年2月号。后收入作者同名短篇小说集。作者写一个管不住自己的孩子如何在集体的帮助下,锻炼自己的意志,终于能够自觉地安排生活和学习。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作者抓住儿童生..
【介绍】: 小说作家。原名张璞君。吉林珲春人。1917年生。先后担任山东省文教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等职务。出版作品9种。其中有短篇小说集5种:《年假》(作家出版社1956年..
话剧剧本。房纯如、杨舒慧编剧。发表于《新剧作》1981年第3期。描写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选的落凤台生产队队长的梁宝华实行联产责任制,搞多种经营。一些受左的思想影响较深的人却看不惯,认为他走的是过去..
短篇小说。张承志作。发表于《十月》1982年第2期。作者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以八岁的小奥云娜象征着生命、青春、理想。当“他”在恶俗的讥谑和表弟冷漠的目光中回到草原见到梦魂萦绕的小奥云娜时,当年“象一条欢快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