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与子①
淮剧剧本。吴海燕、徐根生编剧。发表于《新剧作》1981年第6期。作品中的劳动教养释放青年强林和外婆怀着旧意识看待后母桂珍。一次,强林因故出逃,桂珍不顾雨夜风寒,四处寻找强林,使强林深受感动,并在流氓对后母行凶时,毅然救出后母。后来强林发现后母正是自己几年前抢劫刺伤的人,而桂珍则以慈母之心对待刺伤过自己的儿子,使强林和外婆受到教育,阖家和好。作品中塑造了一位热心教育子女,为国家为社会负责的母亲形象。
短篇小说。海波作。发表于《人民文学》1982年第4期。作者描写了一个家庭中四位共产党员在象征革命传统与党性的亲人遗像面前的不同态度。一方面揭露与谴责了挂着党员招牌的大儿子司枫对于党的传统与信仰的严重亵渎;另..
短篇小说。肖平作。发表于《上海文艺》1978年第11期。小说中的陈坚与朱少琳在大学时期相爱,但是为着更好地学习而控制了自己的感情。毕业后逢“文化大革命”发生,陈坚被下放到农场,朱少琳因受父亲牵连而被囚禁,释放后毅然..
【介绍】: 散文、报告文学作家。原名穆亚才,笔名关寄晨。安徽蚌埠人。1921年生。先后担任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新华总社国内部主任,新华总社副社长等职务。出版作品5种。其中有散文4种:《南征散记》(武汉通俗出版社1950年出..
【生卒】:1914—1973 【介绍】: 诗人。原名赛春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兰旗人。蒙古族。曾任《诗刊》编委,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内蒙古分会主席等职务。出版汉译作品集约5种。其中有诗..
中篇小说。邓友梅作。发表于《北京文学》1982年第4期。描写娇生惯养、身无一技的八旗子弟那五在家境衰败后混吃混喝、游手好闲、坑蒙拐骗、浪荡市井的生活:他当小报记者,花钱买稿发表;有人教他学医术,他只学打胎的偏方;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