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与遗像①
短篇小说。海波作。发表于《人民文学》1982年第4期。作者描写了一个家庭中四位共产党员在象征革命传统与党性的亲人遗像面前的不同态度。一方面揭露与谴责了挂着党员招牌的大儿子司枫对于党的传统与信仰的严重亵渎;另一方面热情讴歌了具有党性原则的母亲对于党的珍爱与忠诚,表达了这位老党员对于党的肌体受到严重污染与损害所感到的忧虑与痛惜。作品用对比手法塑造了几个不同思想和性格的人物形象,矛盾冲突激烈。
电影文学剧本。玛拉沁夫编剧。发表于《人民电影》1977年2、3期。剧本描写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国共产党派赵志勇和蒙古族干部卫特尔深入到内蒙古白音郭勒草原,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广泛发动群众,团结蒙民洪戈尔的..
电影文学剧本。海默编剧。发表于《人民文学》1955年第11期。描写一个贫苦善良的工人妻子王淑静面对丈夫的惨死和工人阶级为争取生存而进行的斗争,逐渐认识到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死敌。她勇敢地担当起全部家务,支持孩子..
电影文学剧本。根据张贤亮的短篇小说《灵与肉》改编。李准改编。发表于《电影新作》1981年第5期。描写许灵均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到祁连山牧场劳动改造,成了一名地道的牧马人。他曾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但在牧民和妻子..
短篇小说。肖平作。发表于《上海文艺》1978年第11期。小说中的陈坚与朱少琳在大学时期相爱,但是为着更好地学习而控制了自己的感情。毕业后逢“文化大革命”发生,陈坚被下放到农场,朱少琳因受父亲牵连而被囚禁,释放后毅然..
【介绍】: 散文、报告文学作家。原名穆亚才,笔名关寄晨。安徽蚌埠人。1921年生。先后担任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新华总社国内部主任,新华总社副社长等职务。出版作品5种。其中有散文4种:《南征散记》(武汉通俗出版社1950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