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人物形象。老舍的话剧《茶馆》中的主要人物。他曾是一个拥有相当家产的血气方刚的阔少爷。他受维新思想影响,企图“实业救国”,他卖掉了乡下的地和城里的买卖开工厂。他认为开了“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可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是不允许他发展实业的,日本人来了,把他的工厂“合作”去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的工厂又成为“逆产”被没收,机器被当作碎铜烂铁卖掉了。他费尽心机,惨淡经营了几十年的工厂,最后逃不了破产的命运。他是个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其悲惨结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朽本质。
为您推荐
长篇小说。王蒙作于五十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描写解放初期一群高中男女学生火热的学习生活:郑波解放前就参加了革命,为了在建设祖国的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她刻苦学习,成绩优秀,热心帮助呼玛丽同学抛弃帝国主义..
作品综合集。秦牧着。花城出版社1984年2月出版。全书收散文、杂文、小说、童话、艺谈计5辑120篇,都是作者文学创作四十年来的拔萃之作。第1辑收散文30篇,题材海阔天空,融思想知识感情于一体;第2辑收杂文30篇,见解精到,笔锋..
话剧剧本。颜海平编剧。发表于《钟山》1981年第1期。剧本主人公秦王李世民跟随父王于晋阳起兵,亲临战场厮杀,在建立唐王朝过程中,悟出了“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的道理。为巩固..
小说集。秦兆阳着。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出版。收有短篇小说29篇。其中有建国前创作的5篇,即:《桌子和筷子的故事》、《路》、《何花秀》、《饮事员熊老铁》、《歪脖子兵》。1949年至1966年的作品18篇,即:《玉姑》、《..
中篇小说。姜滇作。发表于《十月》1982年第3期。写年轻女工顾丝丝,一个人过着无依无靠、清苦、艰辛的生活。后来,她接受了一笔十万元的遗产,一个无人理睬的姑娘变成了富翁。但她坚守自食其力的观念,把大笔财产交给了国家..
文艺月刊。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1956年1月创刊于西宁,名《青海文艺》,同年7月改为现名,1966年9月停刊,1975年1月复刊,恢复《青海文艺》刊名,1979年4月恢复现名。它以刊登具有大西北高原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中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