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剧本。根据路遥同名中篇小说改编。吴东明改编。发表于《电影新时代》1983年第10期。描写乡村教师高加林的工作被大队支部书记的儿子无理顶替后,情绪十分低沉。这时,农村姑娘刘巧珍向他表示了真挚的爱情,使他对生活又充满信心。不久,高加林意外地被安排到县通讯组工作,中学时的同学、县广播站的播音员黄亚萍又以她的爱和与高加林一同调往大城市的许诺,俘虏了雄心勃勃的高加林。可是高加林却因工作来路不正被辞退,黄亚萍也因此离开了他,刘巧珍此时已和别人结婚。高加林再次开始了对严峻的人生思考。作品在叙事中注意表现人物的复杂心理,真实地展示了现实生活的复杂性,主题含蓄,令人深思。主要人物性格鲜明,富于强烈的时代感。西安电影制片厂根据此剧本1984年摄制成彩色宽银幕故事影片。
为您推荐
中篇小说。谌容作。发表于《收获》1980年1月号。作品中的主人公眼科大夫陆文婷医术高超,二十年忘我地工作在第一线;做为妻子和母亲又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工作劳累,生活困窘,但她顽强地挺立着,终因“超负荷运转”,心力交瘁而病..
【介绍】: 诗人。曾用笔名洪荒。广东中山人。1914年生。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宣传部文艺处处长,中国作家协会青年作家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共产党包头钢铁公司委员会委员,《诗刊》副主编等职务。出版作品11种。其中有诗..
散文。刘白羽作。发表于《新观察》1959年第15期。作者先写从幼小时候起就有登高看日出的渴望,但无机缘,只能从书本上欣赏海涅、屠格涅央对日出奇景的描写,为全文铺垫;次写在印度、在黄山两次观日出的机会将得而复失的惋惜..
【介绍】: 作家。曾用笔名阿如、初旭。上海人。1925年生。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文工团分队长、创作组副组长,《文艺月报》编辑、小说散文组组长,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上海文学》编委等职务。出版作品10..
【介绍】: 香港作家。原名严庆澍,笔名唐人。1919年生。1946年进上海《大公报》,1949年前任该报驻台北分馆主任,后回香港《大公报》,1950年调《新晚报》编辑部。有长篇小说《金陵春梦》及续编《草山残梦》,中短篇集《黑裙》..
“文化大革命”中流行的创作模式。它要求作家在创作时在所有的人物中要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要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三突出”与“根本任务论”、“主题先行论”是“四人帮”的主要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