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李杭育作。发表于《北京文学》1983年第5期。描写葛川江入海处一农家父子两代的心灵冲突。父亲一辈子给四乡人画屋,可是因为自己盖不起新屋,从未给自家画过。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自家也要建新屋了,可是儿子执意要盖时髦的洋楼,而洋楼用不着画屋,为此老人极为不满。楼建成后,他也不肯搬入同住。他打算:趁如今还有人请他去画屋的最后机会,抓紧攒钱,然后造一座他满意的那种老式屋,以了却为自家画屋的长久心愿。作品构思精巧,诗意盎然。典型地勾勒了新旧交替时期新潮流冲击旧意识形态的生活氛围,既是旧时代的葬歌,又是新生活的赞歌。
为您推荐
短篇小说。李杭育作。发表于《北京文学》1983年第5期。描写葛川江入海处一农家父子两代的心灵冲突。父亲一辈子给四乡人画屋,可是因为自己盖不起新屋,从未给自家画过。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自家也要建新屋了,可是儿子执..
短篇小说。黄春明创作于1973年,收入1974年台湾远景出版社出版的小说集《莎哟娜拉,再见》。作者在七十年代台湾社会弥漫崇洋风气的背景上,通过某公司职员黄君奉了唯利是图的总经理的命令,带领七个日本人到礁溪嫖妓的事件,撕..
科学幻想小说。童恩正作。发表于《人民文学》1978年第8期。描写华人科学家赵谦发明“高压原子电池”,遭到某国阴谋集团的暗杀;其学生陈天虹带此成果投奔祖国,中途遇难,幸被马太博士救到太平洋中的一个珊瑚岛上。马太是十..
长篇小说。曲波作。1962年曾在《北京晚报》上连载,1977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以抗日战争转折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写我八路军昆仑部队某连为配合主力部队粉碎日本侵略者的拉网扫荡,与春华山区的地方党组织及群众武装紧..
长篇小说。冯德英作。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2年出版。小说以主人公桃子的成长过程为线索,描写了她一家的生活命运。她于艰难困苦中,在丈夫和公爹的影响下,克服身上的弱点,敢做有为,投身革命,经受了种种锻炼和考验。作品还塑造..
中篇小说。谭谈作。发表于《芙蓉》1981年第1期。农村姑娘金竹嫁给家境贫寒的大猛,但丈夫不幸死于工伤事故。她为了成全兄弟二猛的婚事,把自己进矿顶职的机会让给他。在凤月背弃了与二猛的爱情之后,金竹毅然接受了二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