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说。冯骥才作。发表于《收获》1979年第6期。“文化大革命”期间,某研究所的研究员吴仲义,因一封1957年谈国家体制弊病的信件丢失而害怕,他的反常表现引起了专以整人为能事的政工组组长的怀疑,经过“攻心战”,吴仲义以为自己丢的信已被掌握,无奈交代了前后情况,受到关押批斗。落实政策后,他回到家中,却发现那封让他遭罪的信还在家里。作品揭示了“文化大革命”对知识分子的迫害,情节紧张曲折,善于刻画人物的心理变化。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介绍】: 小说作家。原名汤道耕,曾用笔名杜泉、刘明、无艾等。四川新繁人。1904年生。先后担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委员兼文化局长,重庆市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主席等职务。出版作品23种。其中有长篇..
电影文学剧本。徐庆东、刘青编剧。发表于《电影新作》1979年第2期。剧本描写了1947年,在胡宗南部大举进攻延安时,人民解放军某营教导员李楠等奉命护送中共中央直属第61大队3支队——儿童保育院的儿童转移。一路上,他们千..
电视剧本。吕雷、陈定一编剧。发表于《电视文艺》1982年第8期。剧本描写在经济调整过程中新上任的南江化工厂厂长梁霄不顾上级领导和亲人的反对,坚决主张把盲目上马给国家造成巨大浪费的化工厂调整下马。在工厂调整下..
报告文学。柯岩作。发表于《北京文学》1982年第7期。作者以自已对气功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详细地描述了气功参与治癌的情况,歌颂了郭林对气功事业的贡献,赞扬了高文彬、老陈等癌症患者忍着几乎是无法忍受的痛苦为治癌的事..
【介绍】: 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王文惠、欧阳镜蓉、竟容、李冷、一切、马琴、黄树辉、余一、余三、余五、余七、巴比、比金等。四川成都人。1904年生。先后担任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收获》主编,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