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短篇小说。林怀民作。发表于台湾《联合报》1970年。作者是台湾嘉义人。1947年生。作者描写了一位行将出国的年轻人陈启复的一次回乡之行。通过人物的意识潜流、内心独白等手法,揭示了陈启复想尽速离开象征着“传统”“旧价值”的故乡,又在潜意识中认同此“根”的复杂矛盾心理,因此,从一个侧面真实地表现了台湾现代年轻人的迷惘、虚无和漂泊。小说在场景的转接,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配合等方面,明显地受现代电影手法的影响。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长篇小说。李纳作。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小说描写的贫家女王巧是云南山区的刺绣女工,与富家少爷杜天鸿成亲后,夫妻还算恩爱。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杜天鸿外出读书做官,遗弃了万里来寻的王巧和女儿。王巧参加了刺绣女..
【介绍】: 台湾小说作家。原名丛乃滋。山东人。1939生。毕业于台湾大学,后赴美国留学,获西雅图华盛大学及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硕士学位。现居美国,任洛克菲勒图书馆主任。丛苏在大学期间开始创作,被称为“大学才子..
组诗。高伐林作。发表于《诗刊》1980年第4期。共三首。《给我的老首长》,形象地表明新老两代人各有所长,老一代人应当正确认识和对待青年人的缺点,以利他们的成长。《给我的师傅》,表达了受“文化大革命”影响的一代青年..
散文。巴金作。写于1961年,后收入《爝火集》。文章从雨中烦躁翻看照片起笔,回忆在镰仓因遇雨而在居所会见日本小说家有吉佐和子的情景。谈话内容剪裁精当,气氛描写栩栩传神。年轻的女作家在谈到广岛“原子病”受害者时语..
短篇小说。张洁作。发表于《北京文艺》1978年7月号。“文化大革命”时期,老音乐家梁启明在放逐林区,身患癌症的情况下,向伐木工人的后代孙长宁传授音乐知识和长笛演奏技巧,终于使孙长宁考入北京音乐学院,老音乐家自己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