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刘白羽作。发表于《人民文学》1960年9月。发表时有副标题《杂感之一》。这是一篇对革命战争的热情礼赞。作品从革命战争年代那暴风雨历史深处的灯火,写到新中国的万家灯火、长安街飞舞的火龙、水电站灿烂的灯光。纵横驰骋,侃侃而谈,充满着诗意和革命激情。启迪读者:爱生活的人,爱光明也就爱灯火;那穿过暴风雨而明亮过来的灯火,还可以引导我们再穿过暴风雨。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散文。刘白羽作。发表于《人民文学》1960年9月。发表时有副标题《杂感之一》。这是一篇对革命战争的热情礼赞。作品从革命战争年代那暴风雨历史深处的灯火,写到新中国的万家灯火、长安街飞舞的火龙、水电站灿烂的灯光..
诗歌。赵恺作。发表于《诗刊》1981年第3期。作品写一个度过56天产假后的纺织女工,在第57个黎明去上班的情景。“一位母亲加上一辆婴儿车,组成一个前进的家庭。”从此,这个女工每天都要推着婴儿车上下班,许多温暖的家庭计..
散文。何为作。发表于《人民日报》1950年12月20日。先后收入《第二次考试》和《临窗集》。曾译为外文,改编成电影和广播剧。一个富有声乐天才的姑娘陈伊玲,在报考合唱团的复试前,因安置火灾灾民,劳累过度,影响了嗓子,但她未..
中篇小说。从维熙作。发表于《十月》1979年第1期。在战争年代身上留下九个弹孔的革命老战士某市公安局局长鲁泓,在打倒“四人帮”后刚刚复职时,不徇私情,法办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炸毁铁路桥案件罪犯之一的自已的独生子..
短篇小说。姜天民作。发表于《青春》1982年第8期。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一群调皮、讲哥们义气的青工如何在卖瓜子姑娘玉洁的尊重与友谊感召下,“唤醒了心里那些冬眠的美好感情”,义务帮助姑娘造了一座售货亭,精神境界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