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王蒙作。原载《十月》1984年4月号。作品富有情感地记录了作者访苏二十二天起伏不平的“心潮”,一种“重温旧梦”而又“告别旧梦”的复杂心绪,并且时时带有一种由列宁故乡的现实而引起的对中国命运的思考,这就使得这篇记录个人“心潮”的报告文学显得思想深邃,时代气息鲜明。作品语言时而风趣、幽默,时而深沉、警醒,同全文那种作者也不知道他体验的“是正剧、悲剧还是喜剧”的复杂感。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话剧剧本。李景城编剧。发表于《天津演唱》1982年第1期。某民用制品厂为解决职工住房困难,在市中心区买了有十间住房的小楼准备分配给有困难的职工。但是公司的方副经理看中了这座楼房,不惜采取卑劣手段,企图弄到自己手..
抒情诗,贺敬之作。发表于《北京日报》1956年7月1日、7月22日、9月2日,后收入《放歌集》。长诗共5章。作者先从生活在新中国的强烈的幸福感落笔,抒发了要放声歌唱的渴望;继而铺张叙写,描绘了祖国无数神奇变化和人民群众创造..
文学月刊。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1950年创刊于兰州,名《甘肃文学》,1955年易名《甘肃文艺》,1957年更名《陇花》,1958年9月改名《红旗手》,1961年10月恢复《甘肃文艺》刊名,1966年6月停刊,1973年5月复刊,1984年改为现..
报告文学。李延国作。发表于《泉城》1981年第8期。生产铝桨的向阳化工一厂被一场大火化为焦土。二十七岁的青年工人周大江,挺身而出,临危受命,以他那瘦小的肩膀担起了厂长的重任。他大胆提拔一批小人物,全力进行改革,研制..
短篇小说。王蒙作。发表于《北京文艺》1980年第5期。一对恋人在初冬夜晚的街头聚会。女的叫范素素,男的叫佳原,都是返城的北京知识青年。作者通过素素于街头等待佳原时的意识流动和两人聚会后的活动,交代了佳原的为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