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诗,贺敬之作。发表于《北京日报》1956年7月1日、7月22日、9月2日,后收入《放歌集》。长诗共5章。作者先从生活在新中国的强烈的幸福感落笔,抒发了要放声歌唱的渴望;继而铺张叙写,描绘了祖国无数神奇变化和人民群众创造性劳动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发出歌颂“带领我们这样地创造了奇迹”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主旋律;接下来作者将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成功地塑造了使我们燃烧起“生命的永恒的活力”、“变成创造奇迹的巨人”、“把一连串的美梦都变成现实”的中国共产党员的形象,并通过自己参加革命的经历和深切感受,更具体地深化了主题。最后,作者通过对明天的展望,表现了对未来的畅想。长诗直抒胸臆,气势磅礴,充满了高亢强烈的时代精神。
为您推荐
诗歌。艾青作。创作于1954年7月17日里约热内卢,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艾青诗选》。诗人捕捉了一个受白人雇佣照看孩子的黑人姑娘“在那楼梯的边上”“抱着一个婴儿”,唱着催眠歌的场景,展现了白人“小主人”..
话剧剧本。李景城编剧。发表于《天津演唱》1982年第1期。某民用制品厂为解决职工住房困难,在市中心区买了有十间住房的小楼准备分配给有困难的职工。但是公司的方副经理看中了这座楼房,不惜采取卑劣手段,企图弄到自己手..
抒情诗,贺敬之作。发表于《北京日报》1956年7月1日、7月22日、9月2日,后收入《放歌集》。长诗共5章。作者先从生活在新中国的强烈的幸福感落笔,抒发了要放声歌唱的渴望;继而铺张叙写,描绘了祖国无数神奇变化和人民群众创造..
短篇小说。韩少功作。发表于《中国青年》1981年第13期。作品以两条线索交织而成:一写一只鸽子为了爱,不顾关山阻隔,于云天茫茫中竭力飞翔,寻找“那个地方”、“那个人”,而在找到时却被“那个人”开枪打死;一是写一个“知识..
报告文学。李延国作。发表于《泉城》1981年第8期。生产铝桨的向阳化工一厂被一场大火化为焦土。二十七岁的青年工人周大江,挺身而出,临危受命,以他那瘦小的肩膀担起了厂长的重任。他大胆提拔一批小人物,全力进行改革,研制..
短篇小说。王蒙作。发表于《北京文艺》1980年第5期。一对恋人在初冬夜晚的街头聚会。女的叫范素素,男的叫佳原,都是返城的北京知识青年。作者通过素素于街头等待佳原时的意识流动和两人聚会后的活动,交代了佳原的为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