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梁晓声作。发表于《人民文学》1984年第3期。是作者以自己父亲的经历为素材创作的带有传记性的作品。小说用第一人称“我”深含歉疚的口气回叙了自己从小到大对于父亲的观感、态度以及父子之间的并不融洽的关系,着力塑造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父亲的形象。他是一个贫困的劳动家庭中带有旧式家长权威的严父,也是一位刻苦自励、辛勤劳动了一辈子的普通劳动者,他身上体现了中国城市劳动者的生活观念与心理状态,既闪烁着可贵的素质,又烙印着历史生活的局限性。作品叙述平实,情调深沉。
为您推荐
(1)蒙古族民间叙事诗。陈清漳、赛西和芒、牧林翻译整理。1950年曾在《人民文学》发表,1959年和1963年又两次重新整理。作品真实地描述了嘎达梅林起义的始末,再现了他所领导的起义军,为了反抗王公贵族的封建统治和军阀的..
短篇小说。梁晓声作。发表于《人民文学》1984年第3期。是作者以自己父亲的经历为素材创作的带有传记性的作品。小说用第一人称“我”深含歉疚的口气回叙了自己从小到大对于父亲的观感、态度以及父子之间的并不融洽的..
【介绍】: 诗人。原名傅永康。四川荣县人。1928年生。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川东军区文工团宣传员,《星星》编辑等职务。出版作品12种。其中有诗集8种:《森林之歌》(四川人民出版社1955年出版)、《雪山谣》(中国青年出..
话剧剧本。孙芋编剧。发表于《剧本》1953年3月号。描写建国初期的农村妇女张桂荣,当选为妇女主任后,冲破婆婆和丈夫的反对积极为集体办事的故事。张桂荣组织妇女搞副业,从家里借出二百捆稻草;帮助改造旧产婆,没收牛大婶的..
诗歌。郭小川作。发表于《人民文学》1962年第7期。作者以甘蔗林象征今天的现实生活,用青纱帐象征过去的斗争岁月。通过对香甜而严峻的甘蔗林和遥远而亲近的青纱帐的反复咏唱,表现了在艰辛的革命斗争岁月以苦为乐的昂扬..
叙事组诗。叶延滨作。发表于《诗刊》1980年第10期。组诗由6首组成:《她没有自己的名字》、《灯,一颗燃烧的心》、《铁丝上,搭着两条毛巾》、《夜啊,静悄悄的夜》、《我怎能吃下这碗饭》、《我愧对她头上的白发》。作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