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说。靳凡作。发表于《十月》1980年第1期。小说通过主人公们的爱情矛盾和公开发表的四十三封信,塑造了真真、老久、老嘎、老邪门等“思考的一代”的青年形象和童汝、石因等失去了灵魂的骗子、市侩的青年形象,表现出七十年代初的社会现实中一代青年对理想、爱情、科学、艺术和祖国未来命运的探讨,揭示出这一代青年丰富的内心世界。作品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浓郁的思辩色彩,在艺术上也有独创性。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中篇小说。靳凡作。发表于《十月》1980年第1期。小说通过主人公们的爱情矛盾和公开发表的四十三封信,塑造了真真、老久、老嘎、老邪门等“思考的一代”的青年形象和童汝、石因等失去了灵魂的骗子、市侩的青年形象,表现..
诗歌。艾青作。发表于《人民日报》1979年8月13日,后收入《归来的歌》。在诗中,作者抒发了参观古罗马大斗技场的感受,描绘了奴隶之间相互残杀的角斗场面,揭示了在奴隶流血和死亡中寻求快乐的奴隶主的罪恶本质,进而赞颂了奴..
报告文学。陈祖芬作。发表于《人民日报》1982年6月28日。作品刻画了真正的共产党人、上海海关关长张超的形象。他承受着电力部和外贸部某些领导的压力,没收了宝钢电力分指挥部违法进口的八辆汽车;他顶着上海、北京某些..
散文。秦牧作于1961年。先后收入《花城》和《长河浪花集》。作品以早春凭吊古战场三元里为脉络,先写三元里的蓬勃生机,说明南国春早;次写在三元里抗英斗争烈士纪念碑前的遐想,点明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三写十九世纪帝国主..
小说集。古华着。花城出版社1984年9月出版。收有作者三部获奖小说。《芙蓉镇》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爬满青藤的木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金叶木莲》获《芙蓉》杂志文学奖。三部小说均取材于湖南边远山乡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