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①

(1)话剧剧本。田汉编剧。发表于《剧本》1958年5月号。田汉应世界和平理事会之约,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十三世纪的伟大戏剧家关汉卿创作活动七百周年而创作。剧本以元杂剧作家关汉卿创作杂剧《窦娥冤》所经历的斗争与考验为主要事件,围绕着创作、演出、观看《窦娥冤》所引起的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人物的反应构成的矛盾冲突作为线索:关汉卿得知弱女子朱小兰因被诬陷而被处死的冤案真相后,义愤填膺,在朱帘秀、杨显之的鼓励下,“以笔代刀”,创作杂剧《窦娥冤》为民伸冤。演出后,引起了封建统治者的嫉恨与惶恐。关汉卿不畏阿合马等权奸的威胁利诱、怒斥文坛败类白和甫的劝说,与朱帘秀等艺友坚持按剧本原样演出,以致惨遭迫害。关汉卿、朱帘秀被捕入狱,最后朱帘秀陪同关汉卿流放江南。作品揭露了元朝封建统治的黑暗与残酷,表现了人民的怨愤、仇恨以及反抗,歌颂了关汉卿不畏强暴、不怕牺牲,为追求光明和真理而献身的斗争精神。作品结构严谨,紧紧扣住关汉卿的创作活动及其与人民的联系,以对比、衬托等手法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了一个以关汉卿为首,以关汉卿精神为支柱的人民艺术家的战斗集体的形象。以诗入剧,抒情色彩浓郁。基调悲壮。(2)人物形象。田汉的话剧剧本《关汉卿》中的主人公。他是元代着名的杂剧艺术家。他关心人民的疾苦,以杂剧为武器,揭露权奸的丑恶面目,为民请命,表现出“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的刚直品格。他是一位忠于人民、直面人生的伟大的艺术家的形象。

为您推荐

关于评弹①

陈云1959年11月至1982年6月间的谈话和通信。又名“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其中有:1959年11月25日在杭州和浙江评弹工作者的谈话;1960年5月15日在杭州和上海、苏州评弹工作者的谈话;1961年2月14日和中宣部文艺处同志的..

关于入党动机①

讽刺诗。曲有源作。发表于《诗刊》1979年第7期。在诗中,作者以辛辣的笔触,揭开了“辛向党”、“魏革命”、“陆线对”和“窦不停”为了个人的名利、地位,“甚至为了爬到人民头上”而投机入党的“虚伪的面纱”,并通过革命..

关于“苦恋”的批评①

发生于1981年4月至10月间。当时《解放军报》、《时代的报告》增刊、《北京日报》、《文学报》、《红旗》等报刊先后发表评论员文章或读者评论,对白桦、彭宁合作的电影文学剧本《苦恋》(载《十月》1979年第3期)进行批评..

关于诗歌的讨论①

关于电影“人到中年”的讨论①

1983年4月至9月间展开。根据谌容的同名小说摄制的影片《人到中年》放映后,受到观众好评,并获1982年优秀影片奖、中国电影家协会金鸡奖及《大众电影》百花奖。《文艺报》1983年第4期开始发表文章,对它的成就和不足进行了..

关于“买猴儿”的讨论①

发生于1956年。《文艺报》1956年第10期至第15期开辟“怎样使用讽刺武器”专栏,就何迟写的相声《买猴儿》进行讨论。讨论中出现了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买猴儿》把新社会写得一团糟,情节不真实;另一种意见则肯定..

关于话剧危机问题的讨论①

1985年1月至5月展开。以《文艺报》1985年第1期发表亚之的《困境中的话剧》和叶长海的《戏剧危机小议》为开端,开始了话剧危机问题的讨论。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话剧创作和演出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潜存着严重的“危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