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于1956年。《文艺报》1956年第10期至第15期开辟“怎样使用讽刺武器”专栏,就何迟写的相声《买猴儿》进行讨论。讨论中出现了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买猴儿》把新社会写得一团糟,情节不真实;另一种意见则肯定了这个作品,认为作品只讽刺了象马大哈这样的粗心大意、落后人物与官僚主义者,艺术上的夸张不等于不真实。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孙瑜在1944年编写了电影剧本《武训传》。1948年开始拍摄,几经波折,直到1950年10月完成。12月公开上演,京、津、沪报刊发表几十篇评论文章,褒贬不一。1951年5月20日发表毛泽东为《人民日报》撰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
1951年至1952年由于某些戏曲工作者缺乏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简单、幼稚的“政治热情”代替了严肃的艺术创造的劳动,对现实主义方法缺乏素养,因而,在《新天河配》、《新大名府》、《新白兔记》等剧本中出现了老黄牛吟唱鲁迅..
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在1958年出版后,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中国青年报》1959年第2期发表郭开的文章《略谈对林道静描写中的缺点——评杨沫小说〈青春之歌〉》,他认为《青春之歌》有浓厚的小资产阶级情调,不恰当地..
发生于1985年。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武侠、言情、侦破等类的通俗小说。应该如何看待这个现象?《文艺报》1985年第1至第4期对此展开讨论。讨论中的主要观点有三:一是认为通俗文学的出现是一种好现象,是我国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1958年6月至1959年10月展开。讨论分前后两阶段。第一阶段从1958年6月到1959年4月,涉及如何向新民歌学习,如何认识新民歌,新民歌如何发展,在什么基础上发展,如何评价五四运动以来的新诗等问题,焦点是民族形式问题和诗歌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