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国时期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战国时期,诸侯纷立,战乱不已,新兴的地主阶级取代了奴隶主阶级,成为新的统治者。这种变动也在思想文化方面反映出来。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学派人物,都在认真思考和分析剧烈动荡的社会形势,努力做出自己的解释,提出治世的良方,批驳别人的思想和主张。各诸侯国君主信奉不同的学派,为各种学派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一时间,各种学派如雨后春笋,纷纷兴起。历史书上把这种生动活泼的局面称为“百家争鸣” 。实际上,当时比较重要的学派有儒、墨、道、法、名、阴阳六家。此外,还有兵家、农家、纵横家、杂家等。各家之言,互相争辩, 各有所用, 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罕见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为您推荐

战国策概述①

  《战国策》中的权变故事,大体可分作两类。一类是早期作品,写作时间离事件发生的时代不远,说辞大体符合历史事实,史料价值较高,《战国策》中许多中短篇说辞都属于这一类。不过由于传闻不同,同记一事有时也不免互有出入。..

战国策①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一部国别体断代史史学著作,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①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ǎi huā qí fàng,bǎi jiā zhēng míng 比喻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学派的自由争论。是中国共产党1956年提出的文艺方针。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①

《战国策》①

《战国策》 : 国别体史书。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作者已不可考,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各国政治、外交等历史风貌,全书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

作品与争鸣①

文学创作及评论月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1981年1月创刊于北京。主要任务是反映当前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选登全国各文艺报刊所发表的有一定影响,有一定思想艺术价值,有争议的小说、散文、诗歌、..

为什么战国时期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战国时期,诸侯纷立,战乱不已,新兴的地主阶级取代了奴隶主阶级,成为新的统治者。这种变动也在思想文化方面反映出来。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学派人物,都在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