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乐器是非常丰富美妙、又极富特色的。据古文献记载,早在西周(公元前11世纪-771年)时期,中国就有了近70种乐器,几千年来,中国乐器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像古琴、筝、胡琴、笛子、萧、笙、琵琶、扬琴、唢呐等等,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传统乐器。虽然这些乐器中,诸如琵琶、唢呐、扬琴等等并非源于中国,可能是从疆域之外传入,但在历史长河中却被中国所接受、改造,将其"汉化",最终成为中国的民族乐器。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许多民族也都有自己典型的代表性乐器。比如苗族的芦笙,蒙族的马头琴,傣族的巴乌、葫芦丝、象脚鼓,维吾尔族的手鼓、艾捷克、都塔尔等等,都极大地丰富了'民乐家族'。
为您推荐
一.文化的还原
寻根溯源是汉学论着翻译中不可忽视的技术问题之一。汉籍本身浩如烟海,文化内涵又广博精深,海外学者对它的征引宛若随意采撷,典故难寻;对它的解释或体认有时推陈出新,有时又似是而非,因此译文难..
1965年底,关于“形象思维”的论争已接近尾声,从一个粗略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其规模和声势:从1954年初《学习译丛》译载尼古拉耶娃《论艺术文学的特征(作家的意见)》一文以后,截止1965年底,先后有20篇专题论文谈形象思维问题(其..
本文则稍异其趣。窃以为佛教由讲经向俗讲的流变,非特西来佛学传播方式本身特点,亦与中土儒、道影响,尤其是三教竞争之动态大环境攸关,似有未经道出者。谨拈出“三教论衡”一题,略陈鄙见,弄斧班门,以为谈助云尔。
一..
似乎是绕了个大圈,终于回到古文论“复语”的具体目标上来了。对古文论精华“复语”努力的重点我们已经搞清楚了,但“复语”后以怎样的理论形态存在呢?或者我们要以古文论中宝贵的理论资源建构怎样的现代文..
(一)站在世界的角度激活本土经验
本土经验是民族文学的根基,是发展民族文学的不竭动力,但是我们不能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抽象的本土经验,而应本着动态发展的意识,站在世界的角度,激活隐藏在本土经验里美的元素,从而实..
本土经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挥的作用是阻碍还是促进,我们无法用简单地言语来总结回答,当时就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实状况以及历史背景等因素来蓝,我们应当辩证综合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