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芜①

  艾芜,(1904~1992),中国作家。原名汤道耕,曾用笔名汤爱吾、吴岩、刘明、魏良、乔城等。四川新繁人。曾入成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在五四精神感召下,不满守旧的学校教育,反抗封建包办婚姻,1925年离家出走。他步行到昆明,尔后继续西行到达缅甸,在漂泊中和底层人民生活在一起,做过杂役,当过小学教师、报馆校对和副刊编辑。1930年,因支持缅甸农民暴动,被英国殖民当局驱逐出境。途经新加坡回到上海后,得到鲁迅指导,从事文学创作。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南国之夜》、《南行记》和散文集《漂泊杂记》。这些作品均取材于滇缅漂泊生活,描写明丽旖旎的自然风光、边疆异域的风土人情和下层劳动者的悲惨命运,引起文坛的注视,成为左翼文学的新人。此后,又出版了短篇集《夜景》和中篇《芭蕉谷》等。抗日战争期间,艾芜辗转于湖南、广西、四川。抗战胜利后,编辑《半月文艺》,参加民主运动。写有短篇集《秋收》、《童年的故事》、《我的旅伴》,中篇《我的青年时代》、《乡愁》、《一个女人的悲剧》,长篇《丰饶的原野》、《故乡》、《山野》,散文集《缅甸小景》,理论著作《文学手册》等。其中 ,短篇《秋收》、《纺车复活的时候》、《石青嫂子》和长篇《山野》对于战争期间农村社会作了真切的刻画,写得最具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艾芜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和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创作了反映新的社会现实的作品。长篇《百炼成钢》是新中国最早反映现代大工业的作品之一。《南行记续篇》记述了作家重返云南边境的见闻。还有散文《欧行记》,论文《浪花集》等。1976年,艾芜重新执笔完成长篇小说《春天的雾》。

为您推荐

蒋光慈①

蒋光慈(1901—1931年),中国现代小说家、诗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者之一。又名蒋光赤,并曾用蒋宣恒、蒋侠僧等名。安徽霍邱人。出生在一个小商人家庭。在芜湖读中学时,积极参加当地反帝爱国学生运动,提倡新文化。并开始..

台静农①

  台静农(1903-1990),中国书法家、作家、文学评论家。字伯简,笔名有青曲、孔嘉等,安徽六安叶集人。幼承庭训,读经史,习书法,中学后入北京大学国文系旁听,后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肄业,奠定了国学基础。1925年春初识鲁迅,后两人关..

沈从文书法①

  沈从文先生不仅在文学和考古学上具有巨大成就,在书法上亦有卓越贡献,其擅长楷书、章草及行草,精于书画及文博鉴赏,长期以来,沈从文在书法艺术上的精深造诣,被其文学创作的光环所掩,不以书法名世的沈从文,却以一手高古、简..

沈从文①

柔石①

柔石,中国现代小说家。姓赵,名平福,后改名为平复。柔石是其笔名。浙江宁海人。1902年9月28日生。父亲开小店谋生。因家境困难,柔石10岁才入学。1917年赴台州,入浙江省立第六中学。不久退学,在家自修。1918年秋,入杭州浙江省..

鲁彦①

  鲁彦(1901~1944),中国作家,翻译家。原名王衡,曾用名王忘我,也常以王鲁彦署名。浙江镇海(今宁波市)人。五四运动时期到北京,参加半工半读的“工读互助团”,在北京大学学习世界语和旁听鲁迅讲授的中国小说史课程。在新文化运..

茅盾文学业绩①

  茅盾在文学方面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家之一,在外国文学的译介以及中国古典文学的整理研究方面都有突出贡献。作为编辑家和文坛权威,他发现并扶持过许多青年作家。在文学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