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在文学方面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家之一,在外国文学的译介以及中国古典文学的整理研究方面都有突出贡献。作为编辑家和文坛权威,他发现并扶持过许多青年作家。在文学创作方面,除小说外,大量散文、杂文也给读者以深远影响。
茅盾的创作以小说著称。作为长篇小说巨匠,他为中国现代文学中这一样式的成熟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小说追求展示社会生活全貌,反映时代风云变幻,剖析社会机理,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尤其注重反映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生活。在创作原则上,讲究客观冷静的观察和描写。艺术技巧方面,茅盾擅长写人物心理,特别是青年女性的心理;他的小说在结构布局方面也很见功力。茅盾小说反映出从辛亥革命到20世纪40年代各个阶段的历史:《霜叶红似二月花》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夕的社会状貌。《虹》则是五四运动到五卅运动历史进程中的壮剧。
《蚀》三部曲写的是大革命到南昌起义前后部分小资产阶级的生活和社会变动。《子夜》描绘了30年代初期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斗争。《林家铺子》与“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揭示了30年代中期尖锐的阶级和民族矛盾。《第一阶段的故事》、《走上岗位》和《锻炼》以不同画面描绘了抗战时期的社会生活。《腐蚀》揭露的是抗战后期陪都重庆豺狼当道、特务横行的现实。社会重大事件并非只是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而是与主人公的命运浮沉、悲欢离合紧密相关。社会性和时代性使得茅盾小说呈现出一种视野开阔、气势宏伟的风格特征。茅盾小说重视塑造典型人物。新女性和资本家是茅盾最擅长刻画的两种人物形象类型,形成了两大人物系列。在女性形象系列中,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静女士、梅行素、林佩瑶、张素素、赵惠明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她们相似而又有区别,有所联系又有所发展。资本家系列中,吴荪甫、赵伯韬、杜竹斋、周仲伟、王伯申、阮仲平、林永清、林老板都各有各的性格和命运。这一形象系列构成了一个现代中国相当完整的资产阶级社会,一部资产阶级命运的形象的历史,对于理解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这是其他作家所不能替代的,是茅盾为现代文学画廊提供的新形象。除上述两种人物,茅盾还写了农民和市民社会,写了洋绅士、大学教授,也描绘了土财主。茅盾在整个小说创作生涯中一直推崇现实主义。他的早期创作(特别是短篇小说集《野蔷薇》中的作品)有较明显的自然主义色彩,这是因为他试图借鉴自然主义客观描写的手法匡正中国旧小说在这方面的不足。他尝试过用古典主义的手法结构小说(如《创造》);也吸收象征、隐喻的手法展示生活;更长于用直接或间接的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心灵。宏伟而又精巧的布局,精雕细刻而曲折回翔的语言,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丰富细密,而不失之繁缛浮丽;清英刚健,而绰约多姿。
文学批评和理论的建树,是茅盾文学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中,除了20年代末到40年代末这20年间以创作为主外,理论批评是他贯彻始终的中心任务。早在从事小说创作之前,他就开始了理论批评生涯。他一面对封建文艺、庸俗的小市民文艺、汉奸文艺,以及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倾向进行批判,一面利用文艺批评奖掖创作、培育新人。他的《鲁迅论》、《王鲁彦论》、《徐志摩论》、《庐隐论》、《冰心论》等是现代文学界熟知的作家专论。《从牯岭到东京》、《〈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读〈倪焕之〉》等论文影响深远。1958年发表的《夜读偶记》成为中国现实主义理论的经典。在理论上,茅盾主张文学为人生,强调艺术真实,主张真善美和谐统一。翻译介绍外国的文学理论、文学创作,是茅盾文学业绩的又一方面。他是最早介绍西方自然主义、写实主义、新浪漫主义以及形形色色现代主义思潮流派的作家之一,对开阔中国文学界的视野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曾表示,自己介绍西洋文学的目的,既是为介绍其文学艺术,更是为介绍世界现代思想。
茅盾的全部著作,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2001年陆续出版的《茅盾全集》1~40卷中。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