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树(1805—1873年),中国近代散文家。字本深,号南屏,别号柈湖渔叟,又号乐生翁。湖南巴陵(今湖南岳阳)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自幼好学,志趣超俗,生平喜山水,耻于仕禄。曾任浏阳县教谕,不久即因不合而自免去。
吴敏树论文,不取宗派,反对树立宗师,自我束缚,认为“文章艺术之有流派,此风气大略之云尔,其间实不必皆相师效,或甚有不同;而往往自无能之人,假是名以私立门户,震动流俗,反为世所诟厉,而以病其所宗主之人”(《与筱岑论文派书》)。40岁应试入都,曾受到桐城派姚鼐弟子梅曾亮的赞赏,从此成名。但因他“素非喜姚氏者”(同前),始终与桐城派保持距离,不肯依傍门户。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许多文人受[[曾国藩]网罗,形成所谓“桐城中兴”的局面。吴敏树虽与曾国藩早有交谊,但拒绝入幕。曾国藩序《欧阳生文集》,标榜姚鼐和桐城派,认为吴敏树亦“称述其术,笃好而不厌”。吴敏树即作《与筱岑论文派书》,声明自己不属桐城派,并指出曾国藩标榜桐城派是为了自立宗派,别建门户。
吴敏树工散文,长于叙事,传人记游,常有寄托。词高体洁,风格秀逸,得江山之助亦多。如《书谢御史》,热情歌颂不畏权贵的“烧车谢御史”,既鞭笞了和珅及其宠奴,又批判了当时京官畏忌权势的风气,是一篇动人的文章。其《移兰记》则与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有相通之处,表现了一定的追求自由解放的倾向。但因为喜欢以古书为源,也有一些作品缺乏现实内容,这与桐城派有相近之处。“诗主黄山谷,造句矜慎,而味醰深。”(杜贵墀《吴先生传》)
有《柈湖文集》、《柈湖诗集》等。
为您推荐
梅曾亮(1786—1856年),清代散文家。字伯言。江苏上元(今南京)人。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少喜骈文,与同邑管同交好,转攻古文。姚鼐主讲钟山书院,二人俱出其门。管同早卒,曾亮居京师20余年,承姚鼐余势,文名颇盛,治古文者多从..
管同(1780—1831年),中国近代散文家。字异之。江宁上元(今南京)人。道光五年(1825年)中举,入安徽巡抚邓廷桢幕。管同与同乡梅曾亮都是姚鼐高足弟子,论学为文一遵姚氏轨辙,史称“鼐门下著籍者众,惟同传法最早”(《清史稿》),梅曾..
新民体,中国近代的一种散文体裁。梁启超创立。因发端于早期《新民丛报》而得名,又称新文体或报章体。新民体文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情感。实际上是文言文变革为白话文的一种过渡性质的文体,是最早的新体散文。梁启超创立..
《晚清文选》,中国近代文总集。郑振铎编。1937年上海生活书店印行。全书分3卷,收129家,文480篇。所收诸家,从林则徐至陈天华,突出图强与革命思想。书中选龚自珍、郑观应、薛福成、谭嗣同、林纾、严复、章太炎等人文章..
《续古文辞类纂》 ,近代文总集。有王先谦编、黎庶昌编两种。王先谦(1842~1917),字益吾,号葵园。湖南长沙人。清同治四年(1865)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工于诗、古文,并治经考史,著有《虚受堂诗文集》等。王先谦古文,..
朱孝臧(1857—1931年),中国近代词人。一名祖谋,字古微,一字藿生,号沤尹,又名彊村。归安(今浙江湖州)人。早年随父宦河南时,与中州文士唱酬,即有才名。光绪八年(1882)中举,次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充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