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旭①

高旭(1877—1925年),中国近代诗人。字天梅,号剑公,别字慧云、钝剑。江苏金山人。出身大地主家庭。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松江创办《觉民》杂志。三十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任江苏分会会长,创办《醒狮》杂志。三十二年,在上海创办健行公学,曾以一夜之力伪造石达开遗诗,刊刻印行,发生很大影响。三十三年,与陈去病、柳亚子一起创立南社。辛亥革命后,任金山军政分府司法长。他反对与袁世凯妥协。1912年,与人展开“孔墨异同之辨”,认为墨子是民主主义者,孔子是君主主义者,尊孔必将危害共和政体。1913年,任众议院议员。1923年,因参加曹锟贿选,受到舆论谴责。陈去病、柳亚子等南社诗人发表声明,宣布“不再承认其社友资格”(1923年10月29日《民国日报》)。

高旭较多地接受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的影响。他反对“专讲保存国学的倾向”,认为“国因时势而迁移,则学亦宜从时势而改变”。对传统文化,主张“拾其精英,弃其糟粕”(《学术沿革之概论》)。但是也偶有动摇,笼统地鼓吹过“保存国学”。反映到创作思想上,他反对“伪韩伪杜”,剽窃模拟。认为“世界日新,文界、诗界当造出一新天地”。但又说:“新意境、新理想、新感情的诗词,终不若守国粹的用陈旧语句为愈有味也。”(《愿无尽庐诗话》)

高旭作诗,主张“鼓吹人权,排斥专制,唤起人民独立思想,增进人民种族观念”(同前)。《路亡国亡歌》指斥帝国主义对中国路权的掠夺,号召人民同心同德,奋起斗争:“倘使我民一心一身一脑一胆团结与之竞,彼虽狡焉思启难逞强权强。”《海上大风潮起作歌》指斥清政府出卖国家主权,号召人民奋起推翻。他的诗,常常洋溢着一种甘愿为国牺牲的英雄主义气概。如“大事毕矣吃一刀,滚滚头颅好男子”(《登金山卫城怀古》);“炸弹光中觅天国,头颅飞舞血流红”(《盼捷》)。

高旭以歌行见长。其优点是跳踉恣肆,热气腾腾,表现了革命鼓动诗歌的特色;其缺点是浅露粗糙,锤炼不足。辛亥革命后,看不到出路,思想苦闷、徬徨,诗风也随之变化,叱咤风云的气概日少,而缠绵悲戚的成分日多。

高旭早年受过“诗界革命”的影响。他的少数诗以儒、释、道三教掌故与近代科学知识相糅合,走谭嗣同、夏曾佑路子。他的另一些诗则效法黄遵宪的《军歌》等新体,比较通俗,不受五、七言束缚,可以配谱歌唱,如《女子唱歌》、《爱祖国歌》、《军国民歌》、《光复歌》等。

著有《天梅遗集》。

为您推荐

金天翮①

  金天翮,(1874~1947),中国近代诗人,学者。原名懋基,字松岑,号壮游;又名金一;后名天翮、天羽;笔名麒麟、爱自由者、天放楼主人等。江苏吴江人。自幼厌科举帖括,重经世之学,早年著《长江赋》、《西北舆地图表》等,颇负时誉。光绪二..

秋瑾①

  秋瑾,中国清末杰出的女革命家。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汉侠女儿,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厦门。父寿南曾任湖南郴州知州。秋瑾自幼..

林旭①

  林旭(1875~1898),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福建福州人。举人出身。光绪二十一年(1895)因反对清廷割让辽东、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成为“公车上书”的活跃分子,并参加康有为在京成立的强学会。不久,任内阁中书。1898年..

陈去病辛亥风云豪杰①

陈去病①

陈去病(1874.8.7—1933.10.4),原名庆林,字佩忍,号巢南、垂虹亭长。江苏吴江同里人。中国近代诗人,辛亥革命风云人物,南社创始人之一。因读“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毅然易名“去病”。早年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宣传革命不遗..

陈去病陈去病故居①

同里镇三元河畔,有一条石板小街三元街,往西不远处,便是陈去病故居。大门面街临河,罩墙高耸,环静幽静。陈去病故居是一处古朴平常的清代居名,占地一千三百六十四点平方米,门楣上方原有“孝友旧业”匾额,进门见有半亭、家祠旧迹..

陈去病诗作①

  陈去病的诗,大多为咏怀之作,集中抒发了推翻清朝统治的壮志和探寻救国真理的愿望,有的诗也写了对胜利的信心。还借历史作反清的宣传,体现了清末《国粹学报》派特点。他还写了一些赞颂、思念抗清英雄吴昜、张煌言、瞿式..